第14章 注釋(1 / 3)

[1]1870年前後,在俄國的裏海已經出現用石油做燃料的輪船,當時隻是把地下挖出的石油直接用來燃燒,稱之為“黑油”。1882年,英國海軍在一次公開會議上提出,燃油將會取代煤炭。

[2]當時美國的石油產量占全球的63%,俄國的巴庫占19%,墨西哥占5%。

[3]在當時,這是鎮壓革命的常態,向他國派兵,既可以避免革命浪潮席卷到自己的國家,也可以借機渾水摸魚。

[4]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於1922年,所以在此之前我們還不能稱之為“蘇聯”。

[5]在這裏我們要解釋一下“官僚主義”在本書中的含義。在筆者看來,官僚主義並不單是指官員官老爺式的、不接地氣的做派。問題的核心依舊在於利益和權力的錯位——官僚機構利用自己手中所掌握的行政權力,把本部門的利益甚至是個人利益淩駕於整個國家之上,通過政府運作讓國家利益服務於自己小圈子的利益。

[6]1945年戰爭結束時,由於戰爭的破壞以及軍事領域的大量消耗,當時的蘇聯一度需要從奧地利和羅馬尼亞進口石油,以彌補國內缺口,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53年。

[7]1956年2月24日,在大會閉幕後,赫魯曉夫突然要求代表們不要離場。當天深夜,赫魯曉夫做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因為這個原因,這一報告被稱為“秘密報告”。

[8]赫魯曉夫上台以後,最初製定的“六五計劃”由於不切實際以及蘇共的黨內鬥爭,在進行了三年之後就無果而終。“六五計劃”被廢止以後,蘇聯製定了新的七年計劃——兩年+五年,這是蘇聯唯一的一個七年計劃。

[9][美]邁克爾·伊科諾米迪斯等:《石油的優勢——俄羅斯的石油政治之路》,華夏出版社,2009年8月。

[10]不同於沙特和科威特,伊拉克並沒有多少富餘的石油產能,如果油價大跌,伊拉克無法通過增產來維持外彙儲備,油價每下跌1美元,伊拉克的損失就高達10億美元,一旦油價低於21美元,伊拉克經濟就將麵臨崩潰的危險,也是因為這個緣故,1990年伊拉克對債權國科威特發動了軍事入侵。

[11]在麵對少數民族叛亂問題上,俄國人並沒有多少懷柔的傳統。但客觀來說,一個國家如果在對外戰爭中剛吃了敗仗,那麼在麵對這類問題的時候,霹靂手段的確要比妥協更為明智。在政治博弈中,隻有強勢的一方才真正有資格“妥協”,如果居於弱勢,那麼“妥協”換來的往往隻能是對手的進一步行動——雖然殘酷,但是在人類千百年來的政治鬥爭中,這卻是一條基本常識。

[12]這個數字來自蘇聯解體後媒體“清算蘇聯暴政”,所以真實性有待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車臣人在這次遷移中確實吃盡了苦頭——俄國文化非常強調複仇,加之當時處於戰時狀態,車臣人在很多蘇聯人眼中則是“法西斯的同謀”。

[13]一個油田在開采初期,大多數油藏能依靠油層原始地層壓力驅動原油和天然氣通過油井管柱自己噴到地麵的管道中來,但生產到一定時期油井就會停止自噴。這是因為隨著油氣的不斷噴出,地層內部的壓力逐漸降低,當油層的剩餘壓力降低到低於油井管柱中液體給油層造成的回壓時,就不能再把原油舉升到地麵上來。這時繼續在這個油田的邊部或油層低部位或油井相間的位置打一部分注水井,通過高壓注水泵把合格的水注入到與油井出油層相同的層位。一方麵用水來占據原先貯存油氣的位置,使原油不斷被水擠推到油井井底並噴流到地麵;另一方麵補充油氣流出後造成的地下壓力損失。這種方法叫“油田注水”。

[14]除此之外,計劃中的方案還包括:哈薩克斯坦西部—中國管線,該管線將橫穿整個中國大陸向中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輸出石油及天然氣;土庫曼斯坦—伊朗一傑伊汗管線;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管線;克羅地亞—烏克蘭—亞德裏亞海管線。

[15]所謂巴爾幹化,就是指在冷戰結束之後,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聯盟,由於民族矛盾最後分裂成若幹共和國,而這些共和國之間由於利益衝突又彼此戰爭不斷。

[16]布熱津斯基,卡特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1977~1981),美國重量級智囊之一。

[17]在蘇聯時代,克格勃並非單純是一個情報機構。在蘇聯的政治架構當中,克格勃完全獨立於文官集團和軍方之外,對後者起到了監督和製衡的作用,也由於這個緣故,削弱乃至壓製克格勃,曆來是拉攏蘇聯官僚集團最好的方式。

[18]當時在車臣舉行的“總統”選舉,是在將所有的非車臣族裔全部排除在外的情況下進行的。即使這樣,杜達耶夫的得票率也僅僅是12%,但他仍順利“當選”了。

[19]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俄軍共擊斃車臣非法武裝分子6690人、俘虜471人;擊毀對方飛機266架、直升機5架、坦克64輛、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71輛、火炮和迫擊炮108門;繳獲坦克14輛、裝甲車61輛、火炮45門。俄軍官兵陣亡3826人,傷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蹤。損失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250輛。

[20]相對於整場戰爭的“不靠譜”,俄軍對杜達耶夫的“斬首行動”卻堪稱經典。杜達耶夫通過衛星電話通話時,信號被俄軍預警機截獲,兩架蘇24戰鬥轟炸機迅速起飛,通過手機信號進行定位後發射地對空導彈,杜達耶夫被當場炸死。

[21]2002年11月12日,俄羅斯與歐洲聯盟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高峰會閉幕,法國《世界報》一名記者在記者會中問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粉碎’車臣遊擊隊的同時,您不擔心把平民也一起‘粉碎’掉嗎?”普京的回答是:“車臣恐怖分子是一群認為不信伊斯蘭教的人都該去死的極端分子,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名伊斯蘭極端分子,如果你想割包皮,你就來莫斯科吧,我們是一個多宗教共存的國家,我們有非常出色的專家,我可以推薦一個給你做手術,他會讓你再也長不出來的。”

[22]格魯吉亞是最早謀求獨立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從1988年開始,格魯吉亞就頻繁出現各種街頭政治活動。

[23]在第比利斯爆發顏色革命期間,謝瓦爾德納澤再次向莫斯科求援。然而在此之前,謝瓦爾德納澤在美、俄之間一直采取首鼠兩端的態度,在裏海石油管道和車臣問題上都嚴重損害了俄羅斯的利益,出於這個原因,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拒絕了謝的請求——在大國和小國的政治博弈中,大國的著眼點始終應該放在大勢上,即在地緣政治中牢牢掌握主動權,最忌諱的就是把注意力局限在小國內部的政治鬥爭上,因為這樣一來,很可能就會被對方的政客牽著鼻子走,最終落個為他人作嫁衣的下場。

[24]烏克蘭當時站在了西方國家一邊,在俄黑海艦隊出擊波季港之後,烏克蘭曾威脅要禁止俄羅斯繼續使用位於克裏米亞半島的薩瓦斯托波爾港,這一舉動為後來烏克蘭危機中克裏米亞脫離烏克蘭並入俄羅斯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