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心生浮躁時,應回顧困苦之時——學會克製無謂的想法與誘惑(4)(1 / 3)

正確的節約觀比節約本身更需要慎重地思考,“舍不得播種的人隻能收獲微薄的果實”,對於農民是如此,對於商人亦如此。明智地節約有時意味著慷慨地消費。

古人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告誡我們要杜絕奢侈浪費,培養節約的美德。節儉不僅是積累財富的一塊基石,也是許多優秀品質的根本。

節儉不僅適用於金錢,而且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節儉可以提升個人的品性,是一個人在許多方麵都卓越不凡的一個標誌。

節儉是人生的導師,也是一個人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一種共同的特質——節儉。

很少見一個生活奢侈浪費的人能取得什麼成就。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隻有勤儉節約才能致富,揮霍無度,坐吃山空,最終受苦受窮的還是自己。

季文子是春秋時期魯國重臣,他是當時執掌魯國大權的三家大夫之一,手裏握著大半個魯國,權高位重。但是他行為謹慎,講求節儉,生活上從不浮誇奢侈。

他雖然身為重臣,卻從來不準自己妻妾花錢打扮,連衣服都不許穿絲帛料子的,隻能穿自己織的粗布衣裳;家裏駕車的那幾匹馬,隻喂草料,一點也不許加糧食。

魯國的另一家執政大夫孟叔氏,有個貴公子,叫子服宅。年輕人愛奢華,可不像父輩那麼節儉,對自己的這位伯父季文子的行為頗不以為然,終於有一天按捺不住,恥笑道:“先生貴為上卿,是我國的兩朝老臣,可如今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吃穿如此寒酸,你就不怕有損咱們國家聲威呀?”

“我也喜歡豪華漂亮,我也懂得奢侈享受,”季文子說,“可是,我看見國中百姓,不少人還吃糠咽菜,破衣襤衫,我因此不敢放縱自己。百姓食不飽腹,衣不遮體,我去打扮妻妾,拿糧食喂馬,這哪是國家重臣做的事?”

最後,他擲地有聲地說:“我聽說能為國爭光靠的是倫理道德,國富民強。沒聽說用妻妾車馬來為國增輝的。”

事後,季文子又把這件事透露給子服宅的父親孟獻子,一向節儉的孟獻子怒不可遏,整整關了兒子七天禁閉。

子服宅閉門思過,終於痛改前非,厲行節儉。

如果青少年養成了節儉的習慣,那麼就意味著你具有控製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著你已能主宰自己,意味著你正在培養一些最重要的個人品質,即自力更生、獨立自主,以及獨創能力。

換而言之,就表明你是一個有追求的人,努力下去你將有所成就。

重錢財,是令人變質的根源

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折磨你。——菲爾丁

家康對於錢財自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為了德川家族的長久政權,采取了“生不了,死不得”的統治策略。

金錢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人不喜歡更多的金錢。但對於擁有萬貫財產的家康來說,黃金自有它的正確用途,不可以輕易地賞賜給部下。

每當出兵打仗的時候,家康都會給各部隊一些軍費。然而,直屬家康的旗本隊部隊卻沒有拿過任何軍費。但又因為他們也要和其他部隊一起打仗,所以當然也需要金錢。

在大阪冬之戰時,旗本部士兵就暗中向上司本多正純訴苦,本多正純最後也決定要爭取這筆費用,於是他通過家康的愛妾阿茶將自己的想法轉達給家康。

家康聽後,顯得非常不悅。

他說:“現在不是浪費金錢的時候,這是大家都要了解的。我是從來沒有給過他們軍費,因為時機未到。但是如果因為沒有給金錢就不願打仗,那麼這種人我寧可不要。即使隻剩下我一人,我也可以上京打仗。”

家康一直認為,錢財雖然必不可少,卻也是令人變質的根源。所以家康處處節約,從不浪費食物,也避免花費不必要的金錢。

現在,很多人看到地上躺著一枚硬幣,可能不會再彎腰撿起它了。孩提時代所吟唱的“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裏邊”已經成了絕唱。

雖然現代生活比以前富裕多了,但是仍然要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在不該浪費的地方不要浪費,把錢用在真正需要投入的地方,這樣才能為我們積攢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