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隻知勝而不知敗,必害其身——在失敗中學習便是人生最大的財富(4)(1 / 3)

鬆平家康哈哈笑道:“其實我這胸有成竹,三分是假的。大軍交戰,誰都不可能有十足的把握。但我若不作出成竹於胸的表率,將士如何信服?”

“但我對此戰卻有七分把握!”鬆平家康接著說道,“今川軍雖說有兩萬大軍,但大多為臨時抽調的農民,比賽種田可以,作戰素養卻不高。今川軍真正的精銳不多,屬於虛胖浮腫。而我軍雖隻有五千,卻都是常年征戰的老手。”

就這樣,鬆平家康帶著七分的勝算上了戰場,但是卻讓人看到了十分的自信,鬆平軍氣勢大振,在戰場上個個驍勇善戰,捷報頻傳。

也許這時的鬆平家康憑借的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量,隨著戰場經驗的日漸豐富,這樣的信心變得更加強烈。

到德川家康三十一歲的時候,與進入巔峰狀態的武田信玄彼此交戰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這時的武田信玄要上洛,如果德川家康坐視不理,將來就是武田信玄的天下了。

但是麵對這位戰場上的老手,而立之年的德川家康竟然顯露出一絲不安來,他坐在武田大軍將要經過的荒原上,神情緊張得像一隻兔子。

這時,本多忠勝從他身後走過,哈哈大笑:“主公的表情就像隻兔子一樣機警。經驗果然讓人畏懼啊!”忠勝說道:“狐狸年深月久會變成精,人好像也一樣。主公已經變成另一個人了。”

“平八(本多忠勝),說說你覺得一定會打敗甲斐信州大軍的理由?”

“理由?主公,無畏的人不需要所謂的理由。您擔心的是信玄的經驗,我卻不如此看。”

“你的意思是……”

“他老糊塗了!我不認為岡崎血氣方剛的男兒會輸給那個老糊塗。隻要有機會,我們就趁勢進攻;若是被擊退,我們就迅速後退。隻要堅持戰鬥!”

“如果被纏住那又如何?”

“那就去死。”

“你不怕死?”

“在下從不考慮生死。”

說完這段話,猶豫的家康也做好了應戰的準備。

德川家康與武田信玄在三方原會戰,德川與織田的聯軍隻有一萬多人,而武田軍有他們三倍有餘。戰鼓擂響,武田軍士氣如虹,黑壓壓一片奔襲而來。

織田家的三千援軍首先抵擋不住,全軍潰退,這導致了德川軍的左翼亦潰,終於中軍也不免於難。

本多忠勝等名將戰死,德川全軍敗退。

德川家康如喪家之犬一般逃回了浜鬆城。但是曆史沒有因為這一次戰敗而拋棄德川家康,因為在這一戰之後,他漸漸明白本多忠勝所說的“無畏的人不需要所謂的理由”的意義,他命人大開城門,準備迎接後麵逃回來的部隊,並且不再顧慮武田軍會乘勝追擊。大吃一頓之後,德川家康安然入睡了。

這樣的經曆真是讓觀者感歎:從一個渾身是膽的少年,到有所顧慮的首領,再到麵對失敗也泰然自若的德川家康,他的每一種心態都是經曆之後的成長,他越來越明白自己的人生不應該隻停留在生與死的擔憂之中,也不需要再為自己的勝算幾成而悲喜,他所要做的,就是走下去,在有限的條件下盡一切努力走下去,成敗得失都隻是暫時。

一個真正的英雄,不在於他所處的時代是否適合他施展才華,而在於他在所處的時代是否適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沒有足夠的理由就放棄努力,這樣的人算不上人中豪傑。

看一看德川家康的一生,他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在盡自己的能力而為,出世入世,從來沒有甘居人後的退縮之意。

無畏的人不需要所謂的理由,這是對一切糾纏於思想上勝負的人最好的勸道,顧慮得失,不如去向著目標行動。

不讓勝利衝昏頭腦,在靜中取勝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