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對,兩位都已作古了。另外還有一個中文秘書,一個外國人,是英文秘書……這套書搞了差不多五年,很有趣味。那時候中國了解世界很少,比如碰到朝鮮戰爭這一條,國外說是朝鮮發動的,我們說是美國發動的。那麼,這就不好辦了,所以這一條就沒有了。隔了五年,重新翻譯,我們請示上麵,上麵同意按照外文的翻譯,同意是朝鮮發動的。這種問題很多,因此也知道一些本來不知道的事情。
提問:那個年代是什麼情況?
周有光:那個時候許多大學教授在下放勞動,沒有事情做,我們請他們做很高興,那時候經費很少,稿費更是少得不得了。翻譯工作主要集中由北京、天津、上海三個地方的教授做的。
提問:為什麼要進行文字改革,您可以談談嗎?
周有光:文字改革是中國的叫法,外國叫語言計劃,後來我們不叫文字改革,叫語文現代化,語言現代化這個名詞也是外國先叫的,這種稱呼包括的內容要準確些。語言現代化,主要是推廣普通話,中國是一個大國,有很多方言,在外國,一個上海人,一個福建人,一個廣東人碰到一起不能講話嘛。白話文當然是個新成果。簡化漢字需要一個標準,本來我們學中文,一個字可以有幾個寫法,隨便寫,可是現在有了電腦,你不能隨便寫,要有標準,標準當然需要簡化,但簡體字現在還是有人反對,台灣不是在反對嘛。(笑)中文拚音方案更重要,因為那時候國際上已經要求全世界的羅馬字的拚法要標準化,為什麼呢?因為航空時代,首先地名要標準化,地名不標準,航空不好辦,所以當時也是碰上了國際需要。也很巧,我在歐洲的時候,看了很多字母學的書,當時看是覺得好玩,我買了自己看著玩的。我的確買了不少,想不到隔了多少年後是有用處的。(笑)提問:您的中文拚音方案參考了這些書,是嗎?
周有光:是的。二十六個字母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很複雜。所以人家跟我們講笑話,你們太笨了,二十六個字母搞了三年,哈哈,我說不是三年,三年搞好後,又要申請成為國際標準,所以我就去參加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會議,開了三年的會,巴黎開會,南京開會,波蘭開會,開了很多次國際會議,最後定為標準。後麵的這三年人家不知道,所以其實一共搞了六年才定下來。若不定為國際標準,許多方麵不方便啊。當時屬英美反對最厲害,英美說,我不是反對這個方案,我們要改掉原先已有的要花很多錢,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若把所有的編目都改成拚音,要花兩千萬美元,當時說沒有錢。我說,沒有錢不要緊,等你有錢了再改。隔了兩年,他們有錢了。(笑)提問:現在國會圖書館編目都用拚音了,都已經改了。
周有光:對,都改用拚音了,花了兩千萬美元。申請國際標準,這過程裏麵爭論很多,很有趣味,我們開國際標準化會議時,日本人幫我們忙,因為日本的問題跟我們一樣。拚音變成了世界標準,不僅是美國,全世界國家都用這個標準,這拚音本來是中國的文化教育工具,現在變成國際文化交流橋梁了。很多外國人來看我,說沒有拚音,我們到中國來就很不方便,中國的運動員在外打球,如果到一個國家一個拚法,到另一個國家另一個拚法,他們就不知道誰是誰了。
漢字簡化並不是要廢除繁體字
提問:今天台灣、香港,還有海外都還在用繁體字,他們覺得,特別在古籍研究方麵不好用簡體字。還有,簡體字方案出來以後,海外有些議論認為影響了漢字的形象美,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周有光:海外人對簡化字有意見,台灣也是,馬英九最近還講,要把繁體字申遺。其實我們不是廢除繁體字,圖書館還有許多繁體字,可是我們要有個標準,標準就是簡體字。我們做了試驗,什麼試驗呢?就是我們的高中畢業生,沒有見過繁體字的,我們叫他們到圖書館,請他們看繁體字的書,第一遍看不懂,看第二遍,許多都懂了,看第三遍,完全都懂了,什麼道理呢?因為這個標準簡化字和原來的繁體字是有關係的,慢慢就可以看得懂。在中國,簡化和標準化是一碼事,沒有這個標準,電腦就不好辦,比如我這個打字機為什麼方便呢?我打拚音,摁一下,就出來漢字了,非常方便,所以海外人士的反對有些是有道理的,還有些是不了解情況,我想這個事情是個學術問題,我們開學術會議討論是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