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雲中漫步(1 / 2)

——三清山遊記

三清山,有懸崖峭壁,有蒼鬆翠柏,有飛泉流瀑,有雲海紫光。

很多名山大都如此。隻不過遊曆其他名山,大抵是沿山攀登,隻能看到路徑邊的山嶽風情。而三清山最大的特色,是可以沿著位於千仞峭壁的半山腰的空中棧道,款款前行,俯視壯觀的山貌,領略大自然的萬千風情。

空中棧道,在三清山被稱為“西海棧道”。它全長4600餘米,平均海拔高度為1600米,環山而築,宛若一條玉帶,纏在山腰。它一邊緊貼山體,一邊淩空天外,鑿山築梁,遇峽架橋,水泥鋪路,平坦處有3000多米,人行其上,宛若空中漫步,任憑風兒拂過,雲霧親吻。

花前月下的漫步,雖然悠然自得,不費體力,但總顯得局促,未能盡興;林蔭小道的漫步,雖然心情放鬆,滿眼翠綠,但總覺得視野閉塞,不見天日。而在西海棧道漫步則不然,身在雲霧之中,鳥瞰千山競秀,萬壑崢嶸,視野開闊,心胸也為之豁然開朗。 登山,是要有體力作為保障的,但是,精神卻也是一種動力。“勁,可鼓而不可泄。”倘若精神一垮,疲乏,無力,就會悄然襲來,深感腳酸,腿疼,望著眼前的台階,恍如雲梯,高不可攀,便會臨陣心怯,無功而返。在三清山,進入西海棧道的坦途之前,也要邁上一級又一級台階,有體力不支者,可坐上滑竿,轎夫一前一後,滑竿上下忽悠,那是另種“享受”了。沿途見有幾位肥哥肥姐,體重赫然,眼見的徒步登山是不可能了,呼來滑竿,端坐其上,喝著礦泉水,嚼著麵包,怡然自得,欣賞美景。可以說,轎夫圓了他們的三清山之旅的夢。但繞山一周,便擲去六張百元大鈔,也非常人所及所願。

上山之前,就在山下買了一根手杖。說是買,實為租。下得山來,便可退回一半枚幣。曾有一則寓言,問什麼動物出生時四條腿,長大了兩條腿,老了三條腿。答案是:人。雖然不是耋耋之年,但除了年輕體壯者,大都樂此不疲地接受了手杖。在登山過程中,這條“腿”功不可沒,為足部減輕了不少負擔。登山時,身體的重心向手杖傾斜,著實省了不少力。一步一步,層層台階似乎沒有盡頭,但依然邊登山邊賞景,覽峰,觀雲,賞鬆,閱草。氣喘籲籲,揮汗,捶腿,喝水,憩息。導遊適時鼓勁:“先苦後甜,前麵不遠就很平了。”在美麗的憧憬中,大家鼓起餘勇不言累,興致勃勃往前行。

果不其然,登上許多級台階之後,一條平坦的棧道呈現眼前。但棧道蛇行,依山形而變化,不時有一兩棵古樹突兀在棧道中間,人或側行,或躬身鑽。傳說修棧道,未砍一棵樹,足見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之強。人行高空棧道,猶如雲中漫步,隻見薄紗般的雲霧不時從山側飄來,仿佛一股仙氣纏身,雲遮霧罩,如入仙境。山下的一切,時而朦朧,時而清晰。陡峭的山峰間,蒼鬆傲立,片片翠綠,在懸崖縫隙中一展風采。三清山洞天福地,道士們也從四方奔來,築起了“三清宮”。道家講究長生,在此風輕雲飄深處,道家學說也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