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夙猛然間想起,似乎是在他睡著的時候,好像是夢裏,他恍惚聽見誰說了句“緣分已盡”。雖然下意識地並不想相信這句話其實是趙朗對他說的,但似乎……
搖了搖頭,毓夙自言自語地說:“本來我們就不是師徒嘛……而且說緣分什麼的,太迷信了吧,不做師徒可以做朋友,還可以申請調到他手下……他不是還有三個妹妹嘛,還可以和他妹妹結婚,做他妹夫……隻要願意,哪有什麼緣分已盡的一天。”
這麼嘀咕了一通,毓夙越來越覺得自己有理,原本的那一點惆悵也沒了,他抖擻精神,決定現在還是要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然要是搞砸了差事,回不了天庭,甚至接受懲罰,那才叫緣分渺茫。據說那位會是新任文曲星君?更得跟未來上司搞好關係了。
進出地府幾次,毓夙早就是輕車熟路,這回他甚至沒坐酆都城城門到鬼門關的馬車,而是安步當車,走完了那段路。
本來毓夙是想欣賞田園風光,順便在路上邊走邊把那仙官的命書看了,可真看了命書,那真是欣賞什麼的心情都沒有了,隻顧著感慨震驚了。
岑文本的鬼魂在判官那裏融合了幾年,等三魂七魄彼此適應了之後,判官就把他送進六道輪回了。為了讓他符合一個文星宮主官的水準,判官特別給他挑了個書香世家,祖上八代沒有白丁,大儒詩人比比皆是的龍門王家,讓他投胎做了這家的小孩。
結果那小孩叫王勃,字子安,六歲就會寫文章,七歲就會寫詩,九歲就出書了,十歲就給人做集注,人稱天才。但其實這是異象,因為他的七魄能量不能被他的三魂完全掌握,時不時地就要噴外露,有時候他寫東西的時候手都不聽他自己使喚。
於是判官安排了一場事故,讓他坐船的時候掉進水裏淹死了,召回了他的魂魄,重新淬煉,以便能夠讓他三魂七魄完全成為一體,不會再有尾大不掉的現象。
判官之前提到此事時還戲說,他既然魂魄中有弱水,死在水裏也算是命理之中。那時候毓夙不知道這人是誰也就罷了,現在知道了,毓夙隻想咆哮。為什麼傳說中天才神童,初唐四傑之首,其實要被解釋成三魂七魄不協調?原來傳說中的事故其實是謀殺案!判官真是毀童年的高手,要知道毓夙至今唯二還會背的兩篇古文其中就有一篇《滕王閣序》。
好吧,王勃也就算了。毓夙平靜了一下,再看他第二次投胎的命書時,卻又被刺激了。
判官可真會挑人啊,這位,碎葉城出生,青蓮鄉長大,二十多歲出蜀中,未到長安就已經詩名滿天下,愛喝酒,會舞劍,風流瀟灑詩中仙,不說名字誰都知道這是李白好吧。
再想到這位以後會是新任文曲星君,毓夙忽然很想知道,文曲星君的擇選標準是什麼。
就算是要看文采,但是公務處理也需要有一定的水平吧?如果是比做官的能力,難道李白同誌真的會強過比幹嗎?就算是屈原大人也比李白更強吧?
這麼一想毓夙就更覺得不對,按照趙朗的解釋,判官能把岑文本的命格改成命定仙官,是他拆解了孔子的魂魄,把原本屬於孔聖人的命格融入了岑文本的命書裏麵,於是岑文本才成了“命定仙官”,那麼也就是說,這個新生的“命定仙官”,無論如何,他肯定是同時帶有孔子和岑文本兩個人特性的,不論誰的特性是顯性,誰的特性是隱形,總之是共存的。
然而即便考慮到這位其實是精分,也不能解釋他轉世之後的表現。
王勃王子安還好,他的故事裏那些行為,比如《檄英王雞》文,還有一字千金之類的,還可以說是年少氣盛。但是李白同誌呢?他六十多的時候還奔放得很,一點也不知節製呢。
岑文本那可是做豬都比別的豬吃得好挨宰晚,他的轉世,毓夙總覺得不該這麼……
更何況,現在那個魂魄裏應該還有孔聖人的一部分呢——
話說我想調查一下,親們作為女孩子(應該都是女孩子吧……),大致多大年紀的時候開始學習做家務?
如果親們知道的話,麻煩也告訴我一下,一般男生會做的家務活都有哪些
其實我一直覺得,連掃地刷碗都不會的男生簡直是奇葩了……當然二代們可以除外……普通家庭裏長大的小孩,到十七八歲多少應該都是會做家務的吧……起碼燒熱水啊刷碗啊擦地啊什麼的應該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