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好言僅相勸(2 / 2)

鎮元子的徒弟卻一點也不生氣,反而笑了:“你這小仙和那潑猴有交情,卻不能替他背過!他多打了一個果子,不論是他自家吃了,還是他們師兄弟分了,本沒有你的事,你何必硬要站出來替他遮瞞?這果子的氣息,我等五莊觀中上下,人人都熟識的,若真是你吃了,我豈能不知道?我師父豈能覺不出?必定不會平白冤枉好人。”

說完,鎮元子的徒弟又朝毓夙笑了笑,似乎有點笑老好人替人背黑鍋的意思,然後才轉身回去了。毓夙站在那兒,卻有點意外了,他明明是吃了果子,現在反而被認為是無辜清白的,按說他沒道理說鎮元子他們的不是,不過這師徒的確是不怎麼分得清好壞。

關於他身上為什麼沒有人參果的味道,毓夙猜想,可能是他吃完了之後,就跑去修煉,把人參果裏麵含有的能量都轉化利用了,人參果的味道也因此消散了。

而另外幾個吃了果子的家夥,基本都當這是嚐鮮,吃完了也就算了,沒有拿它當回事,而這人參果可能是不大好消化,所以至今還殘餘著味道。

不過,說起來這些神仙妖怪,每個人都像是長了狗鼻子一樣,一點兒細微的氣味也能聞得出來。當然毓夙沒資格說別人,他自己對氣味也很靈敏,隻不過,他熟悉的都是荒野之中常見的那些植物的味道,至於人參果的氣味,說真的他沒察覺人參果有什麼氣味。

想想這也算是一種幸運,毓夙就高高興興地回去了。雖說這回等猴子回來,救活了人參果樹,他們能跟鎮元子化敵為友,甚至因為之前的打賭,鎮元子會跟猴子結拜,不過鎮元子心裏怎麼想的可就說不定了,要是讓毓夙來說,他肯定要記恨猴子,什麼友好啊,什麼結拜啊,都是麵子功夫,真遇到事了,不落井下石就是好的了,甚至還會主動挖坑給猴子跳。

連帶著他們這一夥,可能鎮元子都不會有好印象。現在不論原因是什麼,起碼毓夙暫時擺脫了“偷吃”的罪名,和唐僧一樣成了被連累的群眾。鎮元子對他的印象可能不會很好,不過起碼不會記恨仇視了吧?這種大神的印象分還是很重要的。

回到禪房,唐僧還在發愁,看見毓夙回來了,就連忙站起來問:“大仙可有說什麼?悟空回來了麼?小師傅,你說那樹能就得活嗎?”

毓夙勸他說:“猴子的本事是很大的,就算他救不活,他也有很多熟人,都是很厲害很有名的神仙,那些神仙之中總有能救得活的,長老你別太擔心了。至於鎮元子大仙,他既然是大仙,心胸也是很寬闊的,這點小事人家根本不在意,早就原諒你了。”

唐僧還是憂心忡忡,歎氣說:“早知如此,我就該好好地教訓教訓那猴頭!他總是這般闖禍,真不知日後還要生出什麼樣的事端來,這一路上多少風波,都是他結下惡果!”

毓夙看著唐僧皺眉,想了想,他們馬上就要分別了,既然是臨別之言,毓夙也想說些勸解的話。雖然可能這些話其實都該唐僧自己慢慢悟出來,不過毓夙是真覺得不吐不快。再說了,毓夙要真能勸得動唐僧,以後猴子也能少跟他師父吵兩家,少聽幾遍緊箍咒。

在唐僧對麵坐下,毓夙就說:“長老,其實同行這麼多天,那猴子是什麼樣的性情,你也心裏有數。他心思不壞,從來沒有害人的想法,就是脾氣不好,性格暴躁,有時候喜歡捉弄人,你就把他當做調皮搗蛋的小孩兒對待,這樣最好不過。”

唐僧點頭說:“確是如此,隻是這猢猻也太過淘氣。”

毓夙沒接話,而是笑了笑繼續說:“所以呢,你和他講道理,他可能聽不進去,但是你要是責罵他,他是肯定聽不進去,這猴子呢,就是吃軟不吃硬,你找對了方法,對付他很容易,就怕你方法不對,越罵他他越凶,到時候隻怕就連緊箍咒都治不住他。”

唐僧隻在最初實驗性地對猴子念過一次緊箍咒,從來沒有當著毓夙的麵這麼做過,現在聽到毓夙說出來“緊箍咒”,他頓時一驚,有點尷尬。

毓夙卻並不在意,隻是又笑了笑,就言盡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