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個盯梢鬼大概也是天庭治安糾察隊的一員小兵,雖然不知道他都當了天庭的公.安人員,為什麼還是這麼寒磣的樣子,瞧著修為也不算高深,不過可能趙朗就是看中盯梢鬼奸詐狡猾,才對他加以重用,走到哪兒都帶著。
毓夙至今還記得,當時在洛陽,他抓住了盯梢鬼之後,對方騙他說自己是蔡城隍下屬,還拿出來一塊鬼差的名牌,毓夙就是看見了那塊名牌,才信了盯梢鬼,被他溜走了。
蔡城隍估計都不知道趙朗下來的事,洛陽城隍廟方麵肯定也沒有跟他們展開跨區域合作,那名牌要麼是這個盯梢鬼假造的,要麼就是他偷的。
趙朗作為上司,估計不會事先就提醒盯梢鬼準備好在洛陽當地行騙的裝備,那這名牌有八成可能是盯梢鬼自己自作主張,有備無患,由此就可見這盯梢鬼的狡詐。
後來趙朗又讓盯梢鬼去騙毓夙出城,那時候他可是一直以為毓夙就是那個小偷,誘敵絕對算是一件重要又危險的任務。趙朗能讓盯梢鬼去做,想必他對盯梢鬼是信任的。
現在他們倆又一前一後地出現了,一個是瞧著有點身份的天庭治安管理官員,另一個大概也能算是辦差得力的治安維護人員,難道是又出了什麼事?
上次是天庭有件寶貝被偷走了,這次又丟了什麼?再看看眼前的一和尚一猴子,毓夙很難控製住自己不去多想。《西遊記》裏不是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嗎?
半路上遭遇了一個妖怪,妖怪把唐僧抓走了,猴子趕忙追上去營救,但妖怪武功高強,法術高強,還有一件或兩件或好幾件猴子對付不了的法寶,於是猴子被妖怪扁得很慘。猴子勉強逃脫,要麼是猴子跑到觀音菩薩或玉皇大帝或如來佛祖或其他什麼大神那裏求助,要麼就是彌勒佛或文殊菩薩或普賢菩薩或其他什麼大神自己跑過來告訴猴子他可以幫忙。
於是有了大神從旁協助,猴子順利拿下妖怪,而原本青麵獠牙形容可怕的妖怪頓時搖身一變,成了小正太或小蘿莉或毛茸茸的小動物。原來妖怪其實是大神的童子或童女或寵物,貪玩或貪吃或貪戀凡塵或幹脆就是大神指使的,來到凡間,當了妖怪,成了一方山大王,而妖怪的法寶其實不過是極其常見的扇子或頭繩或貓鈴鐺或別的什麼日常用品。
這種坑爹的劇情一遍又一遍的上演,都能總結出規律了。一路上抓出來這麼多私自下凡的神仙童子、神仙坐騎、神仙寵物,要麼是天庭私自下凡已經泛濫成災,要麼就是,這一路上的神仙“妖怪”都是故意的,為了給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難湊數。
私自下凡,想想就知道不是什麼小事,泛濫成災肯定也是有人特意安排的,要不然,為什麼這些私自下凡的都要在唐僧西行的路線上紮堆?
出了兩界山,出了唐朝的疆域,自然環境惡劣,開發也不完善,怎麼看都不是良好的居住環境。要真是為了貪吃貪玩貪戀凡塵,下凡享受也應該去都城長安。
所以說,這些神仙出身的妖怪們,有很大可能就是來湊數的,或者有一部分更惡劣的,就是來湊熱鬧、看現場版的,根本就是出工不出力。要是他們真的出工又出力,估計唐僧早就成了一坨那啥,重新回歸自然界物質循環之中了。
看到了盯梢鬼,毓夙不由得懷疑,盯梢鬼是不是也會成為唐僧路上的一“劫”,而他的背後,是趙朗的安排——這麼看來,趙朗的身份比毓夙想象的還要牛叉?
盯梢鬼似乎並不是路過,他一直走在前麵,有時候被樹叢遮住了背影,但不一會兒又從樹叢裏冒出來了。他好像以為後麵的人沒有看見他,要麼就是故意讓後麵的人能看見他。
不過毓夙看了看同行的一和尚一猴子,又想歎氣。和尚不說了,唐僧現在就是個肉體凡胎,盯梢鬼就算站在他麵前,他也看不到對方。而猴子垂頭喪氣的,一副如喪考妣的模樣,走路都走得心不在焉,估計也沒看到盯梢鬼。
這一行三人裏頭,專心看路,小心戒備的人竟然隻有毓夙,毓夙其實真的很想指著唐僧和猴子的鼻子說,你倆才是《西遊記》的主角,不要搞得一路上走得最敬業的人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