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代序(1 / 2)

以我們熱愛的方式

一段時間來,我和姐不約而同地癡迷一件事,就是以保護文物、搶救文化遺產般的虔誠與熱情瘋狂搜集挖掘爸媽家裏的老照片,獲取的方式與鬼子進村沒什麼兩樣。

先是姐先下手為強,近水樓台地率先截獲了大批的第一手原版資料,按年代、人物屬性分類掃描編輯,在出版她的自傳體小說《小時候》的同時,稍帶自編了一本紀實性家族畫傳,以“手抄本”的方式在家庭內部傳閱,老爸看了甚至老淚縱橫。

受此激勵,遠在北京的我也熱淚盈眶地搬出自己塵封多年的存貨,將那些我早有預見地在離家前後分批帶走的真品、孤品,逐張掃描、批注、剪輯編輯、分類打包,而後資源共享地發送給姐,同時更以青蔥般的壯誌熱情謀劃著下一步如何給這些老照片圖文並茂的交代,讓它們從此有個好的歸宿。這是我們這個家庭逝去的過往和記憶,沒有任何功利的懷舊情懷,照片鮮活、忠實地記錄著那些已打上時代烙印且回不去的時光,歲月定格,駐足凝望,雖然一路坎坷,跌跌撞撞,有眼淚也有歡顏,起伏總在破浪時。讓我們姐妹欣慰的是,在那些艱澀、熬過來的歲月裏始終能夠以我們熱愛的方式,堅守自己的夢想,滋潤我們的生活,讓自己的天空有了七彩的雲朵,予心靈以真實的表達,這就是文字。

文字之於我們是寄托與排遣,隱忍和抒發。太過自我的東西,讓“小我”躲在文字裏喘息、休整、修煉,漸行漸遠,忠實於內心的另一個自己,一個玩伴,也是人生大戲的腳本,不為登台,隻做記錄。而老照片則像幽幽的旁白,不動聲跡地述說著曾經……那個年代、季節、地點、場合、主人公與左右……

前些天我姐打電話告訴我,要開始整理這些年的手稿準備出書了。我覺得實在有這個必要,隻是工作量之大讓我替她著實頭痛,因為隻有我知道這將是一個浩繁的工程,誰也替不了她。這裏還特別應該感謝我媽,雖然現在老人家已一病不起,時而清醒,時而迷茫,可當年她可是稱職的“一秘”,專司檔案類。雖然對文字一知半解,但愛女心切,以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忠誠與執著,硬是把我姐當年發表的每一篇文字都搜集到並悉心分類保存,從而使其大量的文稿得以保全。那時正是姐寫作的“高產期”,但生活的重壓與繁雜使她分身無術,無暇顧及,散失在所難免,要知道那個時候電腦都是386的,更別提網絡、微信、QQ客戶端等現代技術手段了,光是能搜集到各個媒體的紙質出版物就已實屬不易了,向媽媽致敬!

姐的文學生涯起步早,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是深遠。

我曾經寫過一篇隨筆叫《我姐》,裏麵就有這樣的描述,“姐在學校可是響當當的團幹部,著名的校園詩人,那詩寫得可真格的長,可以和《歐陽海之歌》媲美,其實炮製的時間也不算長,頂多一個晚上。我常抄襲她的大作、小作,去學校應付我那大隊宣傳委員的差事,頂多重擬個題目,略加篡改,就換了版權,唬得學校的老師同學們對我肅然起敬,好像校園裏真的升起了一顆文學小星。”當時鐵凝的《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的姐妹關係就是我們最貼切的生活寫照,妹妹就是我,姐姐當然就是姐了。作品從生活狀態到精神層麵的交流都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為此我無數次看了原作和改編後的電影,破了我看單片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