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那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過去之後,就像在暴風雨前平靜的1830年一樣,對於這個金融帝國出現了一些容易引起偏見的影響。法國恢複元氣的這段平靜的時期,各國政府都順應時代趨勢,紛紛進行改革。財政金融方麵首當其衝,1848年,長時間的辯論之後,政府的金融借貸體係進行了改革,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響力遭受了很大衝擊,至今仍然沒有複原。在這個世紀初(指19世紀),歐洲政府的信用穩步上升。而在此以前,糟糕的信用讓他們想獲得利率為6%的貸款也非常困難,然而到了1848年政府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任何數額的貸款,利率僅為4%。經曆了1848年的法國革命之後,法國政府認定他們用國家的名義籌款會更加容易,充滿自信地覺得可以越過那些銀行家們,直接籌集資金,他們直接麵向群眾籌措資金,群眾懷著愛國忠誠自願捐獻給政府的資金幾乎十倍於預期的金額。如此巨大的成功自然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模式,而且這樣的政府行為於國於民都很有益處。從此以後,籌集款項的委托代理的利潤不再存在,銀行家少了一大筆收入。而且整個過程更加經濟有效率,拋開了銀行家和其他一些瑣碎中介,國家和國民們的距離更近了。新的舉措導致了所有的大銀行失去舊有的金飯碗,和政府的關係也嚴峻起來了,在那以後,不管是金融家、銀行,還有普通市民,在政府麵前的地位都一樣。原來的金字招牌化為烏有,各大家族和企業不得不另謀財路。逐漸地,商業開始吸引這些大資本家和銀行家的注意力。
政府們的新舉措給發放大量政府貸款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帶來了很大衝擊。瘋狂的1848年大大削減了他們的利潤,促使他們不得不另起爐灶。羅斯柴爾德家族四麵出擊,幾乎對每一項工業企業都有投資,包括鐵路、礦業,特別是銀行業以及信貸機構,這一切為一擲千金的投機活動打下了基礎。直到此時,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響力和經濟實力仍然不可低估,不過他們在失去了一些原來經濟上的專屬領地之後已經露出衰落之態,而且也不再擁有在揮手之間左右歐洲金融市場的力量。他們被迫和許多銀行企業平起平坐。以上所述並不表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雄厚根基有所動搖,他們的經濟實力一如以往地強勁,不過以往名震歐洲各大政府的盛況一去不複返了。退一步來說,他們仍然富可敵國,生財有道,仍然可以耐心等待下一個機會出現。沒有什麼比他們在之後對英國政府的經濟援助更加能夠證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能量和實力,以及操控龐大經濟帝國的控製力。1876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借給了英國政府四百萬英鎊,幫助他們買下了蘇伊士運河的使用權,在1884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又借給了埃及政府一百萬斯特林。也許羅斯柴爾德家族較之之前的風雲歲月有所沉寂,但是實力沒有任何衰退跡象。
最早羅氏企業的基礎由梅耶·羅斯柴爾德打下,他創立了法蘭克福的企業總部。隨後1789年和1812年,倫敦和巴黎的兩大分部相繼建立。這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曆史的第一階段。在第二階段,維也納和那不勒斯的分部也在1816年和1820年陸續開張。梅耶·羅斯柴爾德的五個兒子分別執掌五大銀行。老大阿姆斯洛·羅斯柴爾德領導法蘭克福總行直到1855年12月3日去世。老三內森領導倫敦分行直至1836年,最年輕的詹姆斯,管理巴黎分部,在1868年11月15日撒手人寰。維也納的所羅門去世於1855年7月27日,那不勒斯的卡爾也於同年3月10日去世。那不勒斯分部已經停止經營,但是其餘四家企業仍然由五兄弟的後代們管理。家族的產業由家族成員管理,另外還有一些機構和代理人負責監督,並且執行一些留下的遺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