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米哈依爾·亞曆山德羅維奇·肖洛霍夫

出生地:頓河維辛克鎮

生卒年:1905-1984年

曆史評價

肖洛霍夫是當代最著名的前蘇聯作家之一,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和世界聲譽的文學巨匠。

米哈依爾·亞曆山德羅維奇·肖洛霍夫是前蘇聯著名作家,他曾創作出《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他們為祖國而戰》等不朽巨著。這位偉大的作家一生曾經享有無數榮譽,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也曾經遭遇過無數的衝擊甚至惡意詆毀。肖洛霍夫本人不凡的經曆以及他在多部作品中刻畫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至今仍鼓舞並吸引著無數的讀者和研究者。

相關鏈接

頓河

頓河是俄羅斯歐洲部分的第三條大河,源起中俄羅斯丘陵東麓,向東南流,後折向西南,注入亞速海的塔甘羅格灣,長1870千米,流域麵積為42.2萬平方千米。上遊從源頭起到索斯納河口止。流經森林草原帶較狹窄不對稱河穀後,河床展寬至200~400米。中遊從索斯納河口起至伊洛夫利亞河彙流處止。河穀展寬至6~7千米,有些地方達30千米,並有寬廣的河漫灘。中遊以下流經草原帶,大部分河床為齊姆良水庫所占據。大壩以下至河口段為下遊,水流緩慢,河穀寬20~30千米,水深20米。羅斯托夫以下為頓河三角洲,麵積為34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霍皮奧爾河、梅德韋季察河、北頓涅茨河等。河水補給主要靠雪水。春汛為高水位,秋冬水位最低,結冰期4~5個月。頓河流域是俄羅斯工農業發達地區。齊姆良水電站建成後,使幹流同伏爾加河、列寧運河聯結起來。

1905年,肖洛霍夫出生於頓河維辛克鎮的一個磨坊主家庭。肖洛霍夫少年時因國內戰亂隻讀了4年書就不得不中斷學業,此後他能夠寫作完全靠自學。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頓河地區的鬥爭十分激烈和殘酷。少年時代的肖洛霍夫不僅是這場鬥爭的目擊者,而且直接參與了紅色政權組建時的工作,擔任辦事員和掃盲教師,參加武裝征糧隊等,正是頓河哥薩克地區多彩的生活,成為肖洛霍夫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

1922年,肖洛霍夫來到莫斯科,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1923年,他加入莫斯科共青團作家和詩人的文學團體“青年近衛軍”,發表小品文《考驗》、《三人》和《欽差大臣》等。1924年加入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同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胎記》。1926年,他出版小說集《頓河故事》和《淺藍的原野》,受到文壇的關注。在小說集的20多篇小說中,作家把嚴峻而複雜的社會鬥爭濃縮到家庭中間和個人關係之間展開,在哥薩克內部尖銳的階級衝突背景中展示了觸目驚心的悲劇情景和眾多的悲劇人物。

1926年肖洛霍夫開始構思長篇巨著《靜靜的頓河》,經過14年時間,小說四卷本分別於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小說記述了自1914年開始的政治大風暴對一個哥薩克村鎮和一戶哥薩克人家的猛烈衝擊。從一開始,小說就很受歡迎,再版達百次之多,並被譯成60多種語言。這部小說空前的銷售量雖然可以說明讀者對它的推崇和熱愛,但也正是由於這部小說,肖洛霍夫受到了來自不同方麵的攻擊。第一次發生在小說第一卷出版之後,有人散布該書是一部抄襲之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