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印一本書,需要許多人力和物力。紙型是出版社的財富,根據一本書的紙型來重版省時省力,是最有經濟效益的。但是,由於在編校過程中可能有疏忽或不夠細致的地方,或由於主觀和客觀條件的變化,由於作家和編輯認識上的提高,盡管該書在出版時作家和編輯都經過認真的修改和整理,但重版時卻往往又不得不對紙型作必要的挖改,包括部分重排。責任編輯在一本書出版之後的一個不可缺少、不能忽略的工作,是研究和保存好作者的修訂本。有一些關於書籍內容的讀者來信和報刊上關於該書的一些具體意見,責任編輯更應該把它記錄在案,必要時提供作家修訂時作參考。重版付印前,一定要重看一下封麵、扉頁、版權頁、前言、後記、內容介紹等。
第四項,積累文化,提供重版書目。
出版社有一個不可推卸的光榮任務,積累文化。而編輯應該把提供重版書目,作為自己的光榮職責之一。出版社到底有多少精神財富,編輯應該是最清楚的。第一個責任編輯都應該對自己所處理的書稿心中有數,要做到能夠如數家珍般地列出優秀書目。但是,鑒於這些年來出版隊伍的變化較大,一個編輯一年下來,處理的書稿又不少,所以出版社每年製訂重版計劃時,除了責任編輯著重考慮他曆年所經手的書稿外。強編輯室外對所管轄的各類書稿,務必要把優秀的書籍,隔兩年三年重印一次。
出書之後的第五項工作是總結經驗。
這個內容又可以分為兩項來談。一是一個人認識事物總是有限的,就是常勝將軍也很難保證每戰必勝。過五關斬六將的關雲長,還有敗走麥城的時候呢!一個編輯哪能保證他所處理的每一部書稿都能夠傳諸後世?有些書由於我們當初處理時認識和經驗所限,有些書由於時代變化,有些書由於當時的能力有限,內容有錯誤,沒有把好關,沒有盡到一個責任編輯所應該起的作用。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總結經驗,從我們的失誤中總結經驗教訓,以便今後有所提高。二是有些書由於選題好,選擇作者適當,書稿質量高,社會效果好,這就更加需要總結經驗,打一仗提高一步。
出版一部書是不容易的。要“十月懷胎”,但是在“一朝分娩”以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本書上印上責任編輯的名字,就意味著這個編輯要擔負某種責任。這個責任,不僅僅是在書籍出版前從組稿到編輯加工等等一係列繁重的任務,他還擔負著如上所述的出書之後的各項工作,做完上篇和下篇兩篇文章,切切實實地擔負一個責任編輯在出書前後所應擔負的任務。編輯不但要識別一部稿子,把它推到社會上去以後,為了使它發揮更大的社會效果,他還要做一係列工作。這些工作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因為他是一個光榮的責任編輯。
1985年2月
遲到五分鍾
我原先在中國青年出版社當編輯。該社直屬共青團中央,紀律極嚴。早上八點準時上班,七點五十分,全社一百多人,齊刷刷差不多到齊了。有一天,我騎自行車去上班,半路上隻聽見拍的一聲響,原來我的車後胎放炮了。我隻好推著自行車上班。到出版社時,已經八點過五分了。院子裏安安靜靜的,全社同誌都聽得到我的皮鞋聲,從前院響到後院。那時,我真恨不得有條地縫能鑽進去呀!
當然,辦好一家出版社要做許多工作。社領導要掌好舵,堅決執行中央的方針政策;當編輯的既要能抓到最有期望的稿子,又要有敏銳的眼光,善於在沙灘中發現閃光的金子;更不要說出版行政部門那些做不完的工作了。而各自堅守崗位,一絲不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用嚴格的紀律包括勞動紀律來約束自己,卻是從上到下每一個同誌都應該自覺地遵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