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1 / 1)

“差生”的絕招

一望無際的太湖邊上,有一所很小很小的學校,名為無錫市漁港小學。聽到這校名就可以猜到,來這兒讀書的都是漁民的孩子。

學校教導處的教導主任自豪地向我介紹說,學校飼養興趣小組製作的一套太湖水產標本,在97所小學第二課堂成果展覽會上,榮獲一等獎。省電視台還特意拍了電視片呢。

看,整套標本仍在一排圓玻璃瓶內,用藥水泡的,鮮豔如初。標本的種類很多,有花鯽魚、金鯽魚、甲魚、龍蝦、河?等等,最珍貴的是一隻綠毛龜。據說,一隻綠毛龜值一千美元!參觀之後,我不由得興趣大增,忙問:

“哪些同學參加了標本采集和製作?”

沒想到,一直侃侃而談的教導主任,臉上卻顯出難為情的神色,遲疑了一會,說:

“最愛捉魚摸蝦的都是些差生。”

差生?太富有戲劇性了!教導主任向我補充說道:

“這些差生,學習成績不大理想,抓魚卻是行家。冬天寫字,嫌手冷,可跳進池子裏摸魚,手也不冷了。你要什麼標本,他們都能給你弄來。不過,他們也真有些本領,譬如,他們掀開青魚的鱗一看,就知道這條魚的年齡,那鱗的紋路一圈密一圈疏,一密一疏就是一年。”

這不,五個“差生”來了,清一色的男孩子,個個又黑又壯,唯有眼睛特別亮。可走近我的時候,他們卻習慣地低下頭,仿佛準備挨訓。

我明白了,於是,祝賀他們水產標本製作成功,接著,懇請他們透露抓魚的絕招。“差生”們一愣,不約而同地抬起了頭,爭先恐後地說起來。嗓門大,幾乎能把屋梁上的灰震落下來。

智釣黑魚

六年級的薑根南第一個搶到講話的機會,高興得嘿嘿直笑,說:

“黑魚,全身黑,沒有鱗,有牙齒,一團肉,營養豐富極了。釣黑魚,最好用豬肝,熟的,香啊!下午釣最好,早晨也可以,中午絕對不行。黑魚出來的特點是,上麵一群小的,下麵有隻大的。不過,千萬要注意,釣黑魚必須穿黑衣服,穿白的它能看見,這家夥眼可尖啦!不過,比我差遠了。有一次,我釣一條大黑魚,十多斤重哩!”

狠叉水老鼠

陳海茶家是養蚌專業戶。他說:

“我家開了十二個池塘,養了五六十萬隻小蚌,靠賣蚌菌致富。誰訂貨就給誰送去。養蚌不容易哪,那小小的蚌菌,很多天敵,最可怕的是水老鼠。水老鼠比田鼠個大,灰黑色,它水性好,能上岸,還敢爬船。它趁蚌開殼的時候,吃光了蚌肉,殼一點不碎,讓你還以為是好的呢。為了防它,我把池堤築高,不讓各池的水混流,可水老鼠能挖通小池子!沒辦法,我隻好悄悄藏在池塘邊,看準了水老鼠,狠狠地一叉,叉住它!這一叉,必須又快又準,不然,白白叉壞了蚌苗,水老鼠卻逃掉了。”

辨清黃鱔洞

楊波和楊光小哥倆,釣黃鱔有絕招。哥哥楊波介紹說:

“釣黃鱔,首先要學會看洞口。扁的洞口是螃蟹的洞,釣黃鱔要找雞蛋大小的圓洞。不過,還得看清洞口是不是光滑,不光滑的是水蛇洞,光滑的才是黃鱔洞。找到洞口後,用一尺長的竹竿,頭上有鋼絲彎的鉤,上麵串一條蚯蚓,垂到洞口。一邊輕輕晃動著,一邊用嘴發出‘巴巴’的響聲。等黃鱔咬鉤的時候,要順勢猛地一紮,再拉上來。這樣,一尺多長的黃鱔就釣上來了,把它放進筐裏,注意加蓋,不然,準能溜走。”

巧摸甲魚

五年級的王惠良,能釣魚,會摸蝦,但他不願重複別人的故事,講起了摸甲魚的趣事:

“我們太湖邊上全是養魚池,大的十幾畝,小的也有幾畝。每到冬天,都要清泥。漁民拉網遷魚,還能沒有漏的?嘿嘿,這時候,哪兒魚池幹了,哪兒就成了我們的天下,我下池在爛泥裏摸魚。有一次,我摸到一隻3斤多重的甲魚!知道我怎麼摸的嗎?開始,我看見一個青頭露了一下,又縮了回去,以為是蛇呢,用棍子一試,有圓圓的硬殼。哈哈,我馬上用板子擋住它的去路,從後麵摸它的後腿,為什麼?甲魚的脖很短,掀它的後腿,它幹著急。“

他們眉毛色舞地講著,深深地迷住了我。

我問:“你們長大了做什麼呢!”

薑根南把頭一揚,又是頭一個答道:“弄魚去!

陳海榮接著說:“做漁港接班人!”

王惠良說:“當籃球隊員!”

楊光說:“我去研究魚!”

楊波笑了笑說:“我當養鱔魚的專業戶!

誰能說,他們在捉魚摸蚌中學不到知識?

誰能說,他們沒有前途、沒有理想?

不!

然而,他們卻被宣布為“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