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婚妻(1 / 2)

求婚作為結婚這個複雜步驟裏最重要的一部分,既簡單又複雜。簡單的是如果兩個人已經心靈相通,不在乎什麼儀式化的東西,這就是個很簡單的步驟。問一句你願意嫁給我嗎,回答一個我願意。這就結束了,用不著戒指,用不著儀式。在不流行西式婚禮的地方,比如一零年以前的內地,求婚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婚禮相比而言更重要(可以收紅包咯)。

但對於某些人來說,求婚的意義和重要性遠遠超過婚禮。他們可以沒有婚禮,但一定要有求婚。在杜翰文的腦海裏就是這麼一個概念,婚禮是給親朋好友們合理聚會的借口,是把那些年發過的禮錢收回來的正當理由。隻有求婚是夫妻雙方個人心意的表達,日子是兩個人過的,跟其他人關係都不太大。但在結婚這個複雜的體係裏,卻唯獨隻有求婚是隻屬於兩個人自己彼此的。

所以杜翰文拒絕了聚會的邀請,關掉電話,陪著依然有些恍惚的張均甯。對姑娘來說,這場求婚來的意料之中,但又在預料之外。意料之中是說對於杜翰文的了解,張均甯知道這個男人是個希望成立家庭的男人。沒有什麼奇奇怪怪的不婚主義思想,他談戀愛的目的就是為了結婚成立家庭,所以求婚是肯定會有的。

預料之外是說從來沒想過會是這個時間點,當然,求婚肯定都是沒想到的,想到的求婚從來就沒有驚喜感。但這個驚喜太驚喜了,自己還在上大學不是嘛。好吧,這個也不算什麼大事,隻要父母同意,女孩十六歲就可以結婚。自己已經二十了,到九月就可以去戶政所辦理登記。從道理上講,當然是沒有任何問題。隻是,結婚在華語地區,從來就不是單純兩個人的事情。

不都說結婚是兩個家庭的融合,杜翰文沒有父母,這個不討論。但似乎在某種意義上,自己家對杜翰文也沒那麼了解和支持。雖然自己已經成年了,從小監護權也在媽媽這裏。張這個姓氏帶來的含義卻是難以抹去的,張家人的意見,是很重要的意見。爸爸的不支持,張家人對於杜翰文的陌生,這成了張均甯的擔憂之一。另一層擔憂是,張均甯自己還沒做好這麼早結婚的準備。

答應求婚是一回事,結婚是另外一回事。求婚是要答應的,因為自己做好了跟杜翰文在一起準備,很早前就做好了。至於結婚嘛,這個問題讓張均甯有些苦惱。一個剛從文山書海,考試卷中脫離出來的資優生,剛剛進入大學兩年而已。雖然一直在逼迫自己成熟成熟,不停的成熟。又不得不承認,自己才剛剛開始了解杜翰文的世界。才剛剛開始以社會人的身份去感悟這個社會,學著做一個在社會中打拚的成熟女性,而不是學校裏很會念書的好學生。

張均甯知道自己還沒做好準備,做杜翰文的女朋友總是可以遇到很多明星,包括明星的妻子。接觸過不少藝人的另一半,張均甯看到的大多是完全的附庸。藝人很難有太多時間去維係家庭,女人不得不擔任更多的家庭角色。明星太太基本都是全職家庭主婦,特別是這個年代,就算是兩個藝人的結合,一般也是以女明星隱退為前提。

家庭主婦這個職業張均甯不反對,甚至用了很長時間去努力學習如何做菜,做家務。也不反對做杜翰文背後那個默默付出的人,有那麼一段時間,自己一直是這樣沒錯。可這不代表張均甯是樂在其中,其樂無窮的享受這種生活的。自己也在試著改變杜翰文,甚至會要求如有必要杜翰文每天都要回家。

在這一點上杜翰文一直做得很好,並積極讓自己也參與到公司的運營中去,能發覺自己真的可以幫助到他。而然這不是生活,生活是那個真實的杜翰文和真實的張均甯需要度過慢慢時光的過程。這個角色定位,張均甯還沒有找到。或者說因為自己還是個學生,杜翰文很難給自己一個適合的角色讓自己去飾演。

從杜翰文一直在做的事情,張均甯知道他是在考慮讓自己在以後加入到公司的運營之中去。甚至取代他在可米睿智的地位,擁有自己的事業。對這一點張均甯充滿期待,不然也不會專門去讀傳媒了。可那畢竟是遠景,雖然是看得到也觸的到的風景,不是還不得走過去嗎。

這個求婚是不是來的早了一點點,也許在自己大四畢業的時候更為合適?當自己早上穿上學士服拍完畢業照,下午就穿上婚紗當個美麗新娘,這個畫麵張均甯做夢都夢到過。但杜翰文做的一切,又無可指摘,求婚這種衝動之下的計劃行為,本來就充滿了不可預知性。早了又能怎麼樣呢,那就隻好先當一段時間未婚妻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