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安定(1 / 3)

天擦黑的時候,終於算是忙活的差不多了。

杜邵峰家的兩個單間,一樣大小,是門對門的,處於凹形筒子樓的最東頭。

除了單間的兩個門外,還有一個大門,把一截走廊也鎖了進來。

筒子樓一層六戶,東西兩頭都是這樣的格局;中間的四家住戶,是一個套間的格局。

臨到吃飯,一樓其他五家住戶,各拎著幾樣飯菜過來了。

如今大家做飯,都是燒煤的,用煤氣罐做飯的敗家行為,太過時髦不能忍。

邵峰家初來乍到,沒時間買煤,自然也就沒辦法做飯。

五個男人和邵峰爸坐在西邊的單間用餐,這也是邵峰爸媽的臥室。這屋子除了一張床,收拾的更像個客廳。

最裏邊靠窗擺著一張床,床尾放著大衣櫃,大衣櫃上放箱子,如今的家具擺放模式差不多都這樣。

大衣櫃這邊,一溜兒的高低櫃組合,在80年代這也是個時髦玩意。高低櫃上放著電視、魚缸、相框、錄音機等。

正對高低櫃擺放著沙發茶幾。沙發和床之間是個床頭櫃,上邊放著台燈;沙發另一邊擺著個落地風扇,一台縫紉機。

邵峰媽基本上把家裏值得炫耀的時髦玩意兒,都擺了出來。其他暫時用不著的櫃子箱子,以及從部隊帶回來準備打家具的一堆木材,都統統堆在了邵峰小哥倆的單間裏。

這次邵峰爸轉業,部隊領導很是不舍。為了表達這種不舍,把一輛淘汰的解放大卡給了邵峰爸,讓他轉交地方兄弟單位,說這算是軍民共建吧。

領導的這種特殊照顧,感動得邵峰爸熱淚盈眶,直接開著解放大卡,拉著部隊送的一堆打家具的木材,狂奔上千裏回來的。

幾家女人沒有上桌,都在各自的廚房忙活,時不時互相串串門,商量著你做什麼我做什麼。

邵峰媽趕過去幫忙,被幾家女人又摁了回來,連聲說:“今天你們這也算是喬遷之喜了,你就別忙活了,趕緊吃口熱乎的,嚐嚐你妹子們的手藝咋樣。”

王洋爸生得斯斯文文,有股知識分子的味道。坐在邵峰家的沙發上,驚奇地上下彈動了兩次,嘖嘖稱歎:“你這彈簧沙發,坐著就是舒服啊。”

現在沙發在市裏早已流行起來了,一般人家都是找木匠做的。硬梆梆的沙發麵上,鋪著海綿墊子,或者棉芯墊子。

這樣的沙發,不論美醜的話,倒是和後世差不了多少,區別也就是一個下邊是木板麵,一個下邊是彈簧麵了。

而現在最高級的是這種彈簧沙發,一屁股下去能整個人陷進去的才叫上檔次。這種彈簧沙發,不像後世主流沙發一樣上邊還有幾個墊子,而是海綿墊和彈簧麵連成一體的。

莫徐市的大多數人,對這種彈簧沙發都是隻聽過沒見過。就算是想山寨,也不知道怎麼山寨。於是樣式差不多的海綿墊沙發、棉芯墊沙發就大行其道了。

邵峰爸得意地哈哈大笑:“我這也是自己做的,裏邊的彈簧是我一個個車出來的,實驗了好多次才不紮屁股了。”

幾個男人一聽,立刻大感興趣。也不坐了,圍著沙發這摸摸那敲敲,邊研究邊詢問。

這時候的工人,動手能力簡直是天生的,看到個新鮮東西,覺得不太困難的,就總想試著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出來。山寨能力那是一級強,在心氣方麵,絲毫也不輸後世。也就是知識儲備不高,對許多東西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幾個男人研究完沙發,很快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電視上。

邵峰爸在部隊帶回來了一台電視,熊貓14寸的。部隊裏在這個時候,電視基本不算什麼新鮮玩意了,不說每家都有,平均下來差不多兩三家也能有一台。

但安裝公司,現在還秉持著共同富裕的作風。自行車基本上家家都有,上班時候從家屬院門口蜂湧而出的自行車潮,也算一景。這也是安裝公司是莫徐市一流單位的佐證。

但在娛樂方麵,基本遵循著GC模式。家屬院有幼兒園,有老年活動室,有包括單雙杠、秋千、籃球場地、乒乓球場地在內的操場,有圖書閱覽室,甚至連小賣部、澡堂、診所等也應有盡有。

這個年代的好點兒的企業單位,基本都是這樣,把家屬院打造的如同一個小社會一樣。家屬院的完備度,這可是各單位一項重要的攀比指標。

如今在莫徐這樣一個內陸小城市,基本沒有私企,即便有,也處在家庭作坊的階段,還沒進入到人們的視野裏。大家都是國企,作為一個集體,能比的東西不多,家屬院怎麼樣,就成了一項攀比內容。

家屬院正中央的食堂裏,放著一台日本原產進口的18寸大電視。每到晚上,大家就聚集過去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