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會說英語的年輕人來到美國後,竟然能夠在幾個領域中取得顯著的成就,那麼,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還有什麼理由抱怨機會太少呢?
本書中的奧古斯特·赫克舍的職業生涯最能夠說明一個問題,在這個國家中有許多可以讓你發揮聰明才智、進入高利潤行業的渠道。經過了三十年的嚴格和艱苦之後,赫克舍先生賺取了令人滿意的財富。他起先是在煤礦,後來又是鋅礦,這段時間內他麵臨著異乎尋常的壓力,再到後來他開始對房地產發展產生了興趣,並成為了房地產行業中舉足輕重人物。但他仍然不滿足於這些成就,他又開始向采銅、鋼鐵生產、礦產資源領域邁進,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的多樣化投資還包括古巴的葡萄栽培、火力發動機生產、造紙廠、大型鑄造廠、銀礦、以及金融機構。
我問赫克舍先生,他在這麼多領域中取得成功主要靠的是什麼;有幾種品質他認為是尤其重要的;在他看來,那些沒能實現理想的美國本土年輕人在性格上、所受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薄弱點是什麼。
赫克舍先生用他超過四十三年的法定投票年齡和半個世紀的居住時間(超過了多數美國人)來證明,他有足夠的資格在這裏同大家一起探討這方麵的話題。
“透徹和堅持不懈是最基本的要求。”赫克舍先生回答道,“大多數沒有獲得成功的美國人最大的問題並不是他們不優秀,而是他們沒能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們不夠徹底,對於一門學科沒能夠從基礎開始徹底掌握。他們不喜歡打基礎時的那種陳長乏味、那種鑽研和必然要付出的勞動,他們不喜歡從開始做起,他們似乎忘記了林肯和華盛頓並不是從總統開始做起,拿破侖在剛開始時也隻是個不起眼的炮兵軍官。”
“要先學會服從才有可能成為長官。”
“在這個國家裏,機會是無限的。你提到我在許多事情上都獲得了成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也是因為我在每個領域中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去學習,堅持不懈地去實踐,直到我徹底掌握它們為之止。”
“我是怎麼做的?我是一個什麼都喜歡讀的人,我的記憶力有點像羅斯福先生有一次對我說的那樣。我曾問過他怎樣才可以記住這麼多事情,羅斯福先生回答說‘因為我不可以忘掉。’我很耐心,而且不管發生什麼,我都能夠堅持下來,我從不讓步。”
美國一些最有實力的金融集團從經驗中獲知,奧古斯特·赫克舍就像喇叭狗一樣頑強。為了新澤西大鋅礦的所有權,他同他們整整打了十年的官司,最後勝訴了。這個著名案件的判決記錄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圖書館。經過了一個又一個法院的審理後,新澤西上訴法庭做出了不利於他的判決。即便到了這個時候,赫克舍先生仍然不放棄。他不但沒有放棄,反而加倍了自己的努力,他前往歐洲去查訪礦藏方麵的專家來證明他的權益。
有十個律師忙著為他打這場官司。最後,他擺出了一係列事實、實物和證據,迫使上訴法庭改變了原判,承認先前的判決缺乏足夠的證據。在這場戰爭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赫克舍先生因金融機構的經營失誤已經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晚上睡覺時還是個體麵的富人,一覺醒來後卻發現自己已一文不值。一個忠實的朋友借給他五萬美元,讓他先緩解一下債務的壓力,一切都得從頭再來。那一年正好是1890年,也就是巴林兄弟公司破產的那一年,這件事不僅給倫敦而且還給其他許多金融中心帶來了影響。
他頑強,他絕不動搖,他有勇氣,他麵對巨大困難時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這些正是他的優勢所在。雖然他是去了錢,但他沒有失去信心。紐約和新澤西有影響力的金融、鐵路和工業集團聯起手來對付他也沒能擊敗他,或令他垂頭喪氣。如果他隻是一個信心一般、能力平平,意誌不那麼堅強的人,他就不可能在長達十年的壓力下堅持住。
也許赫克舍先生生來就具備戰鬥的能力。他的父親早在1813年年僅十六歲的時候就在萊比錫戰役中同拿破侖一世戰鬥過。後來他的父親成為了德國總理。赫克舍於1848年八月二十六日出生於德國漢堡,在德國和瑞士完成了自己的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