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你完全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 (3)(1 / 3)

在17歲那年,我讀過一句格言,大概內容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裏的最後一天,你將在某一天發現原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這句話從讀到之日起,就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過去33年裏,我每天早晨都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還願意做我今天原本應該做的事情嗎?”當一連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時候,我就知道做出改變的時刻到了。”

所有的事情在麵對死亡的時候,都將煙消雲散,隻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在我所知道的各種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將死去也是避免掉入‘畏懼失去’這個陷阱的最好辦法。而且這個方法能讓你直麵自己的內心。人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走,沒有理由不聽你內心的呼喚。

大約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在早晨7:30我做了一個檢查,掃描結果清楚地顯示我的胰髒出現了一個腫瘤。我當時甚至不知道胰髒究竟是什麼。醫生告訴我,幾乎可以確定這是一種不治之症,頂多還能活3至6個月。大夫建議我回家,把諸事安排妥當,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用語。這意味著我得把今後10年要對子女說的話用幾個月的時間說完;這還意味著向眾人告別的時間到了。

我整天和那個診斷書一起生活。直到有一天早上醫生給我做了一個切片檢查。我使用了鎮靜劑,太太在旁邊陪著我。結果,大夫們從顯微鏡下觀察了細胞組織之後,驚訝得集體尖叫了起來。因為那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可以通過手術治療的胰髒癌。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在經曆了這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驗之後,死亡對於我來說隻是一項有效的判斷工具,並且隻是一個純粹的理性概念。雖然我能夠更肯定地告訴你們:沒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是希望能夠活著進去。

你們還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將來你們也將逐漸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台。很抱歉說得這麼富有戲劇性,但生命就是如此。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重複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噪音淹沒自己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有遵從自己內心和直覺的勇氣,它們可能已經知道你其實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本非常棒的雜誌叫《全球目錄》。這本雜誌的創辦人是一個叫斯圖爾特·布蘭德的家夥,他把這本雜誌辦得充滿詩意,但可惜壽命不長。那是在70年代中期,我當時正處在你們現在的年齡。在這本雜誌最後一期的封底,有一張清晨鄉間公路的照片,非常賞心悅目。如果你喜歡搭車冒險旅行的話,經常會碰到這種小路。在照片下麵有一排字:“求知若饑,虛心若愚。”這是他們停刊的告別留言。我總是以此自省。現在,在你們畢業開始新生活的時候,我把這句話也送給你們。

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也曾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麼你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誠然,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他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但這種創造的價值恰恰是隨時間的延續來實現的。可以說,喬布斯在他有限的生命裏,為社會創造了無限的價值。

時間如流水,稍縱即逝;生命像激光,一晃而過。巴甫洛夫在《給青年們的一封信》中談到:一個人即使是有兩次生命,這對於我們青年來說也是不夠的。董必武同誌給《中學生》的詩句:“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古人雲此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這都告訴我們,隻有像喬布斯那樣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天,我們才能有所成就。

五、命運永遠在自己手中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