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這一生要做什麼(1 / 2)

以前在看一些文章時曾經看過這麼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年輕時,最糾結莫過於這一生要做什麼。”當時給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考學校,應該考北大,還是考清華?”年輕,青澀的年紀,人的思維觀都還不成熟,怎麼能夠確認的了,到底應該是要做哪些?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時,明顯得能夠感覺到該文章的主題很少,要描述的東西很泛,而且很多還是東拉西扯的在湊字數,擁有含金量的內容少而又少。文章的主體內容以生育,養孩子為主,與正題的關聯度很少,看著看著就出現了一句“你想做什麼都可以,但是千萬不要寫小說,因為你會跟我搶飯碗!”

坦白說,這個標題真的不好解答。活著,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麼,並且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做什麼的人有很多,但真正能做到的隻有極少數人,而大多數人隻有三分鍾熱度,剛剛對一件事物有了興趣後,在努力了幾天後,才覺得自己想的過於簡單了,遂萌生了退意,退了出去,又重新找尋下一目標。相信大家都有過這種經曆吧。

其實能幹成什麼,沒有人能知道,就像馬雲的阿裏巴巴,也是一步步被逼出來的,馬化騰的QQ帝國,最初的時候,他都想賣出去,還有最初的穀歌的創始人,將Google賣給雅虎時,雅虎部分的一個負責人卻嫌棄Google的用戶份額太少,拒絕收購,而後來雅虎悲劇了。

所以說沒有人能知道前路好不好走,是泥濘還是通暢,坑多不多。我在這裏也隻是簡單的說一下當處於迷茫的時候,該如何決責,也隻是幾個建議。

1。想做什麼事情時,不要太過糾結,如果糾結的太厲害,那OK,直接放手,不做了!因為,糾結症狀本身是自己很不情願,很難下這個決定,甚至說做出這個決定後,自己會很痛苦,即然這麼苦,就直接說NO!這樣心裏肯定會好受些,而且從直覺的角度來說,人的某種直覺很準。

還有就是取相反的態度,與其在原點焦急等待,不如任選一條路,然後盡全力的去做,盡自己最大的可行性,去付出努力,也許付出的努力是錯誤的,但期間肯定會觸碰到其他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多成功人都是這麼走一步,碰一步,再走一步,這麼磕磕碰碰走出來的成功,甚至可以說比爾蓋茨,喬布斯的經曆也是如此。

人貴在自知,當錯了後,就絕不能夠再鑽進牛角尖,有些事再怎麼努力也是白費,就像幾年前日本幾個科學家,曾經想研究將人的排泄物再變成食物,這壓根就是扯淡麼,沒有一絲的可行性。所以說事情不是你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地球也不是誰家開的私人場所,說下雨就下雨,說地球應該反著轉,不應該順時針,那您覺得這樣的人還待在目前的位置幹嘛呢?

還有就是在選擇了一個行動方案後,當行動的第一個方案錯了,再換換下一個方案,一次到位的不是沒有,但很少,成功的是通過一次次的試驗而出來的。愛迪生的白織燈不也是試驗了近千種,光選材料就選了很多種之後,無盡的測試,不停的修正錯誤,最後才成功的嗎。

2。就是要懂得取舍,不要因小而失大,撿了芝麻丟掉西瓜。據說小米的雷軍,早年創業初期曾經認準了WPS辦公軟件,放棄了互聯網的浪潮的大時代,因WPS而放棄了很多可以聲名崛起的機會,卻一直堅持不懈的去做WPS,到後來是幾乎金山所有的產業都是在支撐著WPS的運轉,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金山毒霸”,而WPS卻是扶不起的劉阿鬥,很難金山帶來收益,收益很低。直到最後十多年後的雷軍才看清了大勢,認清了自己的方向,曾經對WPS的決定是錯誤的,於是他將WPS放到了二線中,不在像以往占主導地位,而雷軍一次峰會時評價過自己的時候,就曾說過堅持WPS是自己的最大敗筆,因為了一顆樹,卻放棄了很多片森林,不過好在在移動領域,他方向找的特別準,定位了小米的模式,依托小米產業,快就上升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