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多零丁大笑:“也隻有這麼一點了吧。”轉身回營,立即強攻。城上的鄜延軍心都涼了,這個西夏人真鬼,比當年的李元昊還鬼。他說對了,整個永樂城裏這時隻剩下了兩壺水,一壺在徐禧手裏,一壺在宦官李舜臣手裏。徐禧想用當年麟州城騙李元昊的老法子騙仁多零丁,可惜對方不上當。
幹旱在繼續,強攻在繼續,直到九月二十日,這一天是鄜延軍的命運日,天上烏雲滾滾,電閃雷鳴,眼看一場瓢潑大雨就要下了。
鄜延軍的致命幹渴就要解決了。
仁多零丁瘋了,眼見功虧一簣,他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哪怕都死光也要攻進城去。雨,終於下了,雨勢變大時已經到了深夜,一片漆黑之中除了閃電沒有半點光亮,沒有火把可以在這時點燃,城內外數十萬人在黑暗裏殊死搏鬥,他們看不清自己殺了誰,或者誰將殺了自己,黑暗終將吞沒一切,這一時刻終於到了。
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二十日深夜,永樂城淪陷,隨即被西夏人拆毀,留下來的隻是一些數字資料。
李稷死了,這位軍需官衝到城門口,死在亂兵堆裏;蕃軍指揮使馬貴死了,他力殺數十名西夏人,倒在了血泊裏;大將高永能也死了,他本來是可以逃生的,他的孫子高昌裔在危急中牽馬過來,告訴他有條小路,能逃出去。
可高永能悲憤難抑,在黑暗中大叫:“吾結發從軍,未嚐一敗,今年已七十,受國大恩,今日就是我報國之日!”
也有死得平靜的,城破之時,宦官李舜臣拒絕了侍從牽過來的馬。他撕下了衣襟,小心地在上麵寫了一行字:“臣舜臣死無所恨,願陛下勿輕此賊。”
這是他寫給神宗的臨終報告,他至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忠告神宗千萬別再小看西夏人。
活下來的軍官隻有三個人,他們都沒走城門,而是從城牆上跳了下去。他們是呂整、李浦、曲珍。曲珍是鄜延軍二號人物,早就上了西夏人的名單。當他隻身逃亡,快被追上時,奇跡發生了,他在路邊居然看到了一匹矯健的白馬。
這匹白馬馱著他逃到了米脂城,之後他命名它為“天賜白”。
最後要說一下徐禧,他的結局和他生前一樣的奇妙。有說他死在戰場的,可是找不到屍體。不管是宋朝人還是西夏人,都沒能找到。那麼他沒死嗎?可是之後再也沒有這個人的任何消息。
如果他還活著,應該痛不欲生,再沒臉見人;如果他死了,靈魂也不得安寧。他扭曲了一個帝國的命運,更親手造成了20多萬同胞的冤魂。
3萬多百戰精銳的鄜延軍將士,十幾萬無辜的宋朝民夫,都死在了永樂城裏。
戰報和李舜舉的遺表傳到京城時,又是一個深夜了。宋神宗一直在黑暗的皇宮深處等待著,他萬萬沒有想到等來的居然是這樣的消息!
一戰死難20餘萬人,這是自宋朝建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事,居然被他這個最有理想、最有抱負的人創造了出來,多麼的諷刺,多麼的悲哀!
這一夜,神宗繞床苦鬱,整夜不眠。第二天早朝時,和臣子們說到永樂城之敗,突然間他痛哭失聲,無法自抑。
他實在沒法原諒自己,極端高傲敏感的心靈讓他迅速地墜入自責自傷甚至自虐的情緒裏。這一年他年僅35歲,是一個男人最風華正茂、精力旺盛的時段,可他的健康快速地衰敗了。
思路越想越窄,越來越低落,要命的是他還非常的聰明。不用別人指責,他自己清楚兩大戰役敗在了哪裏——用人不當。
五路西征時王中正是個廢物,高遵裕在重任麵前居然變得自私,永樂城裏的徐禧更是個千古笑話,他本該活在春秋以前的三代裏,當個古人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