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靈帝沉迷酒色,外戚、宦官專權,導致朝政腐敗,公元184年,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賦稅不減反加,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黃
巾起義爆發,一時間朝野震動,此時漢靈帝幡然醒悟,改元中平,立即組織官軍抵抗,並解除黨#禁,同時詔告天下,招募義軍,在種情況下,各地義軍奮起,而劉備就是眾多義軍中的一個。
184年四月,劉備於涿郡城外與校尉皺靖一起,大破黃巾於大興山下,首立戰功的他,風頭正勁,手下人馬也從原先的幾百人發展到一千五百餘人,更有大將劉貞、關羽、張飛隨侍兩旁,然而劉備的獲勝並不代表其它地方官軍也同樣的獲得勝利,而恰恰相反的是,各地官軍,皆首戰失利,討伐黃巾的戰爭序幕才剛剛拉起。
劉備於涿郡立功後,在幽州刺史的安排下,南下向青州挺進,路過任丘將至河間時,前方一彪人馬,攔住了去路,並非官軍,而是黃巾。
兩軍陣前,劉備列陣而出,對麵亦走出一人。
“來將通名?”隻見對麵那人長刀微抬,指著全身鎧甲的劉備大聲叫道。
“前麵可是李家村的孫輕兄弟?”那人沒認出全幅武裝的劉備,但是劉備卻認得他,六年前兩人曾合力破賊,隻是此時原先破賊的英雄已變身為賊寇。
“嗯?”那孫輕見來人道破自己名號,顯是故舊,不由得仔細打量起來,隻見厚重的鎧甲下麵,是一麵白無須的男子,方麵大耳,唇紅齒白,甚是眼熟。
“孫兄可記得六年前的秋天,你我一同大破鮮卑馬賊於李家村外麼?”劉備見對方並不言語,當即出聲提醒。
“可是涿郡劉備?”孫輕緊皺眉頭,剛才他也認出了劉備,隻是此時的他們各為其主,本不想相認的他,實在無奈。
“正是,當年你我於李家村相遇時,孫兄曾救過劉備性命,備對孫兄十分感激,不想今日卻以這種形式在此處相見,命運如此捉弄,令人長歎!”劉備說罷不勝唏噓。
“嗬嗬,當年孫某並末立功,更談不上救過你的性命,反倒是孫輕要謝劉兄救李家村一村村民之德。”孫輕在馬上向劉備行了一禮。
“孫兄英雄好漢,奈何做賊,何不放下刀兵與劉某一起,早平禍亂,建功立業,也搏個封妻蔭子,造福後世。”劉備先是以情相動,接著又以理相勸,希望能化敵為友,免卻一場廝殺。
“劉兄差矣!今朝廷昏庸,奸臣當道,貪官橫行,正所謂(官逼)民反,大漢四百年的運程就要走到頭了!今日你我與此時此地相遇,乃是天意,天意不可違。咱們戰場上分高下吧!”孫輕說完就要掉轉馬頭,欲回歸本陣。
劉備見狀大急,已方目前雖有千五人馬,但比起對方卻又少得多,況且這一千五百人馬也就前麵的五百騎兵算是精稅,可以撐撐頭麵,後麵千餘士兵皆是新兵,戰力不足。而孫輕的人馬雖無裝備,但看樣子也是經常訓練的,不像以前的程遠誌之流,倘與之相搏,隻是兩敗俱傷之局,況且不知敵方是否尚有後援。正在危難之時,身後劉貞越眾而出,高聲叫道:“孫兄且留步,聽在下一言!”
那孫輕見劉備身後又有人出列,不耐煩的停住腳步說道:“如今各為其主,道不同,不相為謀,劉兄何苦多費口舌!”
“孫兄觀我士卒可雄壯否?”劉貞指著身後的兄弟連戰士高聲叫道。
孫輕果朝劉貞身後瞧去,隻見整整齊齊的五百騎兵,威風凜凜,況且甲胄齊全,刀槍齊備,一看就是訓練有素的精稅,再看已方時,雖然陣形尚算齊整,但是武器裝備欠缺,而且都是步兵,孫輕心中哀歎,但轉念一想,已方人馬卻是對方的三倍有餘,於是也不示弱的叫道:“那劉兄觀我人馬是否充足?”
“嗬嗬,孫兄如若真想拚個你死我活,我劉貞一定奉陪,隻是孫兄就算不念舊情,但是有沒有想過,你我一旦兵刃相見,你身後的兄弟還將有多少能活在這世上,又或者說還會不會有人能見到明天的太陽,孫兄人馬雖多,但我破之不難。不知孫兄是否相信?”劉貞說完立時觀察孫輕的反應,他現在隻是想利用已方前排的騎兵嚇一嚇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