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晚清覆滅,11月9日,廣東宣布和平獨立並推舉胡漢民為廣東都督。軍政府在建立初期便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機,軍政府向港商借款40萬元應急,號召華僑捐款,並發行公債和紙幣。廣東紳商“逼宮”兩廣總督之後,粵商繼續為軍政府捐款,持軍政府公債的粵商們不知道不久之後公債貶值讓他們損失慘重。
襟江酒樓。
廣州粵商今日齊聚一堂,就是為了軍政府借債之事。辛亥革命一直隱在幕後的紳商們為革命黨推了一把力,讓廣東沒有發生戰火地“和平獨立”。現在廣州光複,軍政府沒錢,粵商們齊聚一堂,又到了他們再次選擇的時候。
“外麵再繼續亂下去,這生意沒法繼續做下去了。”
一名粵商氣極:“廣州光複,十多萬人民軍湧入廣州,這些匪軍四處搶劫和咱們起衝突。軍政府無法保障他們的糧餉,這麼下去咱們還怎麼做生意下去!豈有此理!”
一位姓方的粵商站起身安撫道:“諸位息怒聽我一言。”
“難道方老板有什麼辦法不成?”
方老板說道:“軍政府缺錢想必大家都知道,軍政府向港商借了40萬應急,號召華人捐款。我昨天去了一趟軍政府,隻要軍政府有了錢遣散這些民軍,廣州治安就會安定。”
有粵商忍不住質問:“什麼?又要錢!”
一時之間大家竊竊私語。
方老板揚起手安撫:“各位聽我說完。”
議論聲漸漸停止,大家將目光放到方老板身上。
方老板說道:“軍政府打算發行公債和紙幣,隻要咱們給他們借款便許諾我們高年利率公債,這麼大的利在眼前,錯過了就沒有下一次了。”
有人不敢置信一問:“方老板,這事是真的?”
方老板回道:“在商言商,信不信大家往軍政府走一趟不就知道了。”
廣州光複後,在軍事上,十多萬人民軍湧入廣州,他們時常有矛盾,紀律性又差,現在窮得要砸鍋賣鐵的軍政府哪裏能保證民軍的軍餉,無力安置這些由赤貧農民和土匪組成的會黨和綠林的軍政府現在寄托粵商能和辛亥革命一樣再次伸出一把手。現在這些民軍不僅給軍政府帶來了財政問題、財政危機,給粵商們帶來困擾。那些民軍四處搶劫經常和商人發生衝突,粵商對這些禍患氣得牙癢癢。現在最大的事情是趕緊平定廣州的治安問題,而要平定廣州治安問題必須要支持廣州軍政府。從辛亥革命他們站出來支持革命黨開始就被綁在軍政府這條大船上了,想甩都甩不掉。廣州治安一日不平定,他們就損失一天。長此下去,身為商人的他們是無法容忍的。
“唉。”有些粵商歎氣,誰都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麵。民軍對廣州光複立下大功,現在倒是成為軍政府最大的包袱連帶地,他們也被卷了進去。
粵商們紛紛搖頭。最後的決定還是向軍政府伸出援手早日恢複廣州治安的安定。
但他們為的更是軍政府承諾的大利。
齊聚一趟的粵商們在談好之後紛紛散去。
“小老板等等。”一名粵商叫住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粵商,這年輕人的名字是陳隨生,粵商最年輕的一位,大家都叫他小老板。陳隨生慢下腳步等著上來的粵商,粵商趕上年輕人的腳步:“今天的事情,小老板怎麼看?”
一麵走,兩人一麵交流。陳隨生搖搖頭:“從辛亥革命開始,他們就到處要錢。商人已經成為他們的錢袋子,現在我們得到了什麼?這件事容我不參入。”
精明的粵商接口道:“既然小老板都這樣說了,我就隨著小老板。隻是不拿出一分錢恐怕軍政府不會善罷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