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每當爬上了一座山峰的時候,往往要回頭欣賞一下山外的風光,內心就有一絲輕鬆的感覺。寫完一本書也是如此,也要回顧一下此書的寫作過程,內心也自然有一種情感的流露。此書在今年5月底完稿,現在將出版問世了,我心中有一種難以掩飾的興奮和激動。因為,這是我寫作出版的第一部長篇曆史章回小說,這使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解脫與愉悅。希望讀者能夠從這本章回小說中體會到我的這份誠意!
我對彭祖的認識和了解,經曆了一個長期的過程。那是1994年,我還在瀘州市工商局任職時,在成都開會期間有幸到彭山縣參觀了彭祖祠、彭祖墓,給了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從此,我對彭祖其人其事特別感興趣,便廣泛收集資料,開始寫作一些讀書筆記和研究文章。因此,這近二十年來我除寫作出版了專著20回的《彭氏春秋》、60卷的《大彭史記》外,還創作了28集電視連續劇《大彭國君》文學劇本,發表了30多篇學術研究文章。這些書籍和學術文章,都把彭祖的生平作為重點研究加以介紹,得到了社會和讀者的好評。
這些努力,為我寫作本書打下了一定基礎。但是,真正要寫作以彭祖為題材的章回小說,其難度那是可想而知的。這除了要有一定的學術基礎外,還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要有古體詩詞的寫作技巧。這是我的長處,因為我平生就喜歡寫作古體詩詞,2011年出版了《開富詩聯》專著。二是要有必要的中醫和養生基礎知識。這有利於對彭祖養生知識與原理的理解和把握。好在當年我高中畢業時,響應毛澤東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在農村時一邊勞動,一邊學中醫,到我參加工作時,已經能看病開藥方了,幾十年來我都堅持看古今中醫和養生的書籍。三是要有運用形象思維寫作的能力。而我過去寫作出版的一些專著,包括《酒城瀘州》、《參謀與實踐》、《開富詩聯》、《彭氏春秋》、《家譜史話》、《家國情懷》等,大多是運用邏輯思維,借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但《大彭史記》這部著作中記述了重要曆史人物的生平,其故事性較強,部分運用了形象思維寫作。
在創作過程中運用形象思維方式,就是要始終伴隨著形象、情感以及聯想和想象,通過人物、事件、環境的特征描寫,從而真實地表述出人物、環境的典型美、形象美和藝術美。好在2011年我用了將近一年的時光,著作了28集電視連續劇《大彭國君》文學劇本,這個文學劇本發表後,得到了廣大讀者和中央電視台編導的認可和好評。這是一個有益的嚐試和大膽的實踐。因此,自去年以來,我就開始準備,在今年春節後便開始揮筆疾書,終於在5月底完稿,6月15日得以定稿,並正式提交江西人民出版社。我寫作此書,不敢掠人之美,聲稱此為自己創舉,不過就我所知,用章回曆史小說的形式寫作彭祖傳記文學的,此書尚屬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