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諸人
而後便是牧野了吧。在此之前還有幾個人可以說說。
祖伊最終還是走了,隱姓埋名,卻沒有投敵。他是個好人,雖然我一直很厭惡他,他執著於自己的神道,想像伊尹那樣手握大權,可惜時代已經變了。
我的兄長微子啟,反了。叛離了他的國家,他的氏族,他的祖先,投靠了西岐,但也沒見他有什麼作為,無能的人到哪都是一樣。據說那個叫姬發的小子當時很興奮,他畢竟還是太年輕了。
姬發也是個妙人,我一直都小看他了。剛剛繼任西岐侯位子的時候,為了打壓重多的兄弟,他搞了個聲勢浩大的東征,生怕我不知道似的,可一直進軍到孟津,見我都沒有半點出兵的意思,這下姬發心裏沒底了,在孟津說了句“未知天命,不可言武,”便灰溜溜的撤回去了。當這句話傳到朝歌的時候,群臣都大笑不止,就連一向嚴肅的比幹都忍不住咧了咧嘴。朝會後他曾悄悄問過我,如果姬發真的一狠心渡了河怎麼辦?我隻回了一句:“聞仲回來了。”便轉身回了內殿。那日比幹沉默了很久,最後才吐出三個字:“我不如。”
說“我不如”的比幹也死了,死在了他的倔強和烈性上。那天雨很大,他再次跪在宮門外,要求我從東夷撤軍。我知道他的想法,東夷乃不毛之地,我大商沃野千裏,何必在乎那點地方,再者常年的征戰已經動搖了我大商的根基,各大氏族尾大不掉,帝權失重。我不在乎,征戰東夷是我一生最大的榮光,我絕對不會放棄,隻要拿下東夷,我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他們。可比幹不理解。那次我是真的怒了,我把比幹召到內殿大聲訓斥,比幹不甘勢弱的針鋒相對。怒極的我說了句狠話:“天下皆謂君乃賢者,吾聞賢者心有七竅,君可有否?”這本不過是提醒他不要太過自信,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他聽了這話之後一叩至地,而後袒露胸脯,拔出腰間的短刀對著胸口就是一刀,接著一劃。我承認當時我是嚇著了,他最後的呐喊至今仍在我的腦海中縈繞:“比幹之心,請帝觀之。”
都瘋了,或許我也瘋了吧。
【七】牧野
牧野之戰在我的意料之外,姬發的再度東征讓我措手不及,我本以為他會老實幾年,沒想到僅僅三年他又來了,我忘了他的尚父,那個自稱呂望的男人就是個東夷貴族,他了解我商和東夷的戰爭狀況。
確實掐得很準,聞仲當時剛剛病逝,接替他的是他的長子聞看,他正指揮七萬大商士兵和十三萬東夷軍進行最後的決戰,為了獲取最終的勝利,朝歌附近的我族青壯被抽調一空。隻留下一千甲士守衛宮殿,以及三千剛從前線回來的傷殘士兵和七萬東夷戰俘。
果然,比幹的擔憂並沒有錯,在這關鍵時刻,各大氏族為了自己的利益都選擇了坐壁上觀。我心裏出奇的沒有多少憤怒,隻有對比幹的深深懷念。
最後出征的是大相閔,我和太宰費留在朝歌,穩定朝歌。大相閔不是商人,是投奔我的邶人。他武藝高強,和我一般,不受朝歌的歡迎,但我很信任他。這也成了姬發給我列的罪狀之一,親佞臣,遠賢明,真是可笑,真個朝歌有幾個真正的賢明?不過是一群屍位素餐的廢物罷了。
大相閔出征的那段日子,我日日坐在鹿台上,等待最後的結局。有時我坐在鹿台上,迎著晚風,看著月光,我就在想,也許這一切都不過是一場夢幻,醒來得時候我正坐在高高的位置上,接受平生第一次朝拜。
牧野敗了,大相閔被射死在他的戰車上,他的身旁堆滿了西人的屍體。東夷戰俘臨陣倒戈,我對自己還是太信任了,以為憑著一個紂字,就可以壓服所有東夷人的貳心。
牧野戰敗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朝歌亂了。太宰費勸我逃走,畢竟東境還有我大商七萬雄師。我沒答應,說:“開國之始,成湯抓住了逃跑的夏桀後,說既受於天,當死國家。今日,便到了我帝紂死國家的時候了。”
【八】鹿台
鹿台的建造用了十年的時間,被我抄了十幾個貴族的家才建成,是我的得意之作。如今我正坐在鹿台最高的摘星閣上,華冠美服,看著大批的西軍步入朝歌,當先的那人應是姬發,真是年輕啊。而後便是各地諸侯,他們在不久之前都曾跪倒在我的青銅座下,瑟瑟發抖。
風很大,火很大,整個鹿台被大火包圍,我感受著火苗的溫度。噬骨的疼痛,我大聲吼叫。吼聲瞬間便傳遍朝歌,震動整個大商。
【九】終
我死了。
大商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