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此》這本自傳中,前半部分篇幅主要集中在秦霆作為一個歌手的職業生涯之上。年幼時家庭環境的熏陶、少年時誌同道合夥伴的交流嚐試、青年時的沉寂阻遏以及重新回歸之後踏上的職業道路,秦霆詳細闡述了每個階段他習得的音樂技能與技巧、拓展的相關人脈、創作歌曲的心路、抓住的機遇與錯失的機會,但對於大眾尤為關心與八卦的感情生活,卻談及甚少。
即使如此,不少有心人還是從這些字裏行間拚湊出一幅秦霆模模糊糊的個人情路狀況圖。
前十幾年並無什麼特別,哪怕是現今已過不惑之年依舊冷峻性感到一塌糊塗的秦天王,也曾對班上的某個女生情愫暗生,不同的是別人寫情書他寫歌,別人騎自行車瀟灑帶女生他找一塊空地約人出來自彈自唱。
在父母出車禍亡故之前,秦霆少年時光所享受的軟硬環境比同齡人優渥許多,但依舊簡單,色彩分明。他小學到高中,大名遠播市區幾乎所有學校。他個子總是最高,臉蛋長得最帥,成績優異到常年第一,對人總是謙遜有禮,就算有點冷淡和不合群,也不妨礙他在異性和師長眼中的超高人氣。
而在那之後,秦霆的身影從眾人往常能尋到他的地方消失了。取代了圖書館排練室體育館的是遠離學校各種各眼的打工兼職地點。他比真實年紀看起來成熟,這使得他能夠順利的得到一份又一份賺取生活費的機會。父母遺留的保險金和存款,在用來補償另一個破碎家庭之後又被親戚們瓜分的所剩無幾。他跟著伯父一家住,擠在並不寬敞的兩居室內,日子不算太難過,但媒體製造出的輿論讓他學會了麵無表情的沉默與埋頭努力做事,他從樂隊裏退出,二手折賣了器材,拒絕了那些欣賞他並願意推薦他出國學音樂的長者,麻木地奔走於家學校與打工地點之中,然後不負眾望地考取了z國最有名大學的法學院。
“我大概有快四年的時間沒有碰過一點和音樂相關的東西。剛開始那段時期非常難熬,我總是不由自主地走向排練室,站在門外聽他們排練,有時聽得忘了時間,會被樂隊成員撞見,挺尷尬的。阿江好幾次私下找過我,勸我回去,後來他也許明白我不會改變主意,便再沒主動聯係過我。
這其實不光是音樂的事,這還包括生活圈人際圈的問題。當我決定放棄我早已定好的人生規劃時,曾有的一切似乎都離我遠去了。朋友、老師、生活方式,甚至還有你的所思所想。爸媽還沒出事前,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想這個音是不是應該再低一點感情再飽滿點,他們出事後,我盤算的都是希望今天不會下雨以便按時趕去下一個打工地這類事情。
日子一天天過去,有時忽然在某個間隙恍神,我才發現,我已經很久沒有想過那個圈子的事了。好像其實我應該一直是這樣的生活狀態,夢想比賽職業目標什麼的,是另一個同名同姓的秦霆的,我根本不從擁有過。
現在這樣也挺好,好好讀完大學,努力進入又名的律所,成為一名出色的律師,還完債,找個女生結婚,就這樣走大家都在走的路,沒什麼不好,相反,也許它更容易更符合現實……”
“但是,我遇到了他。”
這是《生而為此》第一部分的最後一句話,結合扉頁上的話,這個他指代的人,不言而喻。
那是站在z國娛樂圈幕後頂端的男人,以卓越的商業頭腦和強硬的手腕著稱,出身豪門身價過億,俊美不凡風度翩翩,橫向比較起來,在商業領域內,比秦霆在國內外娛樂圈影響力和知名度還要高上那麼一些。
不同於秦霆事業的穩步上升直到最後的國際知名,景書昀因為景氏家族的背景,□□遠非普通人可以相比。雖然私生活有些混亂,但一畢業就空降掌控一個娛樂帝國的人,足以吸引來媒體非同尋常的關注。那些混跡娛樂圈願意用各種東西來交換的“名氣”、“話題”、“焦點”,年輕的景總裁卻總是不堪其擾。他泡嫩模、逛夜店、夜半飆車,一個人的年少輕狂因為有了物質基礎而惹來過多的非議,直到事情愈演愈烈,當他帶著哮喘發作的路人趕往醫院,而有記者半途攔路猜測懷中女人是他新的緋聞對象後,景書昀第一次對著鏡頭表露了怒火。
從那以後,報紙網絡與雜誌上,除去相關的商業報道,再沒有景總裁一丁點的花邊新聞。
從這以後,因為缺乏圖片和新聞,娛樂圈內關於景書昀的流言總是無法證實,因而也傳得五花八門。但不論怎麼變,核心共同點總是相同的。景總裁喜歡包|養明星,特別喜歡年輕的小男孩;景總裁喜新厭舊的厲害,幾天就膩了的情況並不少見,但他對情人特別好,幾乎算得上有求必應,哪怕是沒什麼天賦,或者外表沒那麼出色,總歸是他睡過的人,得到的好處總是超出預料。
秦霆並沒有隱瞞他和景書昀關係的開始。他在書裏白紙黑字的寫明了自己接受了景總裁的“包|養”邀請。他不是被迫,也不是為了什麼關乎職業生涯關鍵機會的歸屬,他隻是在景總裁找上自己時,並沒有拒絕反而說了好。
這段相關的敘述引起娛樂圈一時之間的熱議——迷戀了秦天王近二十五年的粉絲們不會願意相信,他們心目中的偶像居然做過這種事,將秦霆當做娛樂圈各種楷模提到他隻有讚美的媒體也不會承認,他們竟被人在眼皮下將這麼大的爆點瞞得滴水不漏,而各種業內人士相關的“好友”,也急急忙忙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爆料——但並沒對秦霆造成什麼實質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