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棋局,就看怎樣布局自己的人生。棋語有“一著走錯,滿盤皆輸”之說。其實,人生亦如此,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關係著一生事業的興、衰、成、敗,朱元璋在設計自己的人生之路時,做了最好的詮釋。
朱元璋本為一介布衣,生逢亂世,後投靠郭子興義軍,最終在群雄逐鹿中奪得天下,爾後,又拉開了自己以布衣治天下的序曲,其一生可謂步步皆贏。
事實的確如此,朱元璋在戰亂紛飛的年代,抓住機會,開啟了自己的人生棋局。他雖出身卑微,卻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幹統一了天下,位置九五;在群雄四起之時,他能分清主次敵人,從容應變每一場大的政治變動;他高瞻遠矚,攻守兼備,待群雄皆滅時,揮師北上一舉掃平了以武力立天下的大元帝國而問鼎中原;華夏一統後,百廢待興,他又開始了立朝綱、治天下的策略,大膽改革,積極選才,為求得天下升平,可謂費盡心血,幾經磨難,幾經砥勵,朱元璋終於由一介布衣而一躍成為了一人王帝主的大明太祖,此人生布局與突破可謂空前絕後。
朱元璋的一生,攻有其勢,守有其法。向世人證明了人生奮鬥的價值和意義。基於他以布衣為帝王的傑出人生,值得後人研究,以探其成功的奧秘。
縱觀曆史長卷,一個人若想成就一生偉業,必須經過千錘百煉,曲折坎坷,正如孟子所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也許,這是主宰人生的上蒼給成大事者的一張考卷吧!同樣,朱元璋也不例外。
一個人的發展,主要的命運還是靠自己把握,朱元璋在童年時代放過牛,當過和尚,並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要過飯,這恰恰培養了朱元璋在以後創業中吃苦耐勞的個性,正應了歌德的話:“苦難對於弱者來說,是萬丈深淵,對於強者則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朱元璋在未得勢之前,他深知,自己一無背景,二無靠山,唯有的隻是一身力氣,在每次戰役中,他都勇往直前,毫不退卻,關心同樣出身的苦難士兵,屢立戰功,頗得郭子興的好評和士兵的擁護。從而為自己的發展和抱負找到了用武之地。
朱元璋邁出第一步後,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事業要想壯大成功,缺了人才是不行的。所以,他重用學士,廣納賢良,二顧青田請劉伯溫,人們在曆史中隻知道劉備“三顧茅蘆”而少有人知道朱元璋“二顧青田”。劉伯溫在朱元璋的真心感召下,決計出山,從而才有了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知天識地的許多民間傳說。朱元璋有了劉伯溫的輔佐,同時采納謀士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運籌三年後,戰敗張士誠,擊垮陣友諒,鏟除一切後顧之憂,揮師北上,平定中原,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心願。
人們要想獲得成功,迅速發展,前人成功的經驗和智慧可以借鑒,這可以使人在人生之路上少走幾許彎路、朱元璋的人生布局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多可借鑒之處,他的人生布局之法,雖不盡善盡美,可資之處卻也不少,故本書以典為鑒,讓人按津索鑒,已資用。
作者
2001年3月於北京大學燕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