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征黃巾、討董卓,立下不世之功。西迎天子,重整朝綱,汝等豈可妄言誹謗?若不是汝主兵法許昌,他們豈會逼死天子?”一個不和諧的聲音響起,替蔡瑁解了圍。
從人群中走出一人,左成祖一看認得,乃是郭林宗。
他哈哈一笑,來到郭林宗
麵前,緩緩說道:“郭宗林俺的出此無父無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公即為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戳之,方為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漢祿,先帝委以重任,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也。公方才之言,真無父無君之所談也!不足與語!請勿複言!”
郭宗林滿麵羞慚,低頭不語。
“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猶是相國曹參之後。車騎將軍雖雲中山靖王後裔,卻無可考績?”
劉元視之,見郭宗林身後又起一人。
“莫非是八顧之中的範滂範夢博不成?”
“正是在下。”
“公請安坐,且聽吾一言!曹操即為曹相國之後,亦是今世之漢臣矣;今乃專權肆橫,欺淩君父,霍亂宮闈,如此大逆不道,是不惟無君,亦且蔑祖;不惟漢室之亂臣,亦是曹氏之賊子也!當今陛下堂堂帝胄,先帝按譜賜爵,年少北征胡人,掃蕩黃巾,討伐董卓,威服山東,何雲無可稽考?更何況汝主業以兄弟相稱,汝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
範滂語塞,灰溜溜回班候立。
見麾下眾人被說紛紜,劉表唯恐言語有失,厲聲喝道:“汝等閉嘴!天使降臨,吾等不說拜見,便已失禮,豈能如此無禮?”言畢,起身來到劉元、左成祖麵前。
“屬下人不懂事,還請兩位天使莫怪!”
老狐狸!
劉元心中暗罵一句,臉上卻不得不笑著說道:“使君客氣了!吾等來前,陛下有所交代:吾兄景升麾下諸將性烈,若是言語有失,萬萬莫要計較!”
“陛下仁慈,表在此謝過陛下。”說著,劉表往北而拜。
待劉表拜完,左成祖取出聖旨,高聲喊道:“聖旨到,荊州牧劉表接旨。”
劉表趕緊使人擺設香案,帶著文武眾人跪於香案前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先帝臨難,朝綱敗落。朕臨危立命,恬登九五。然四海紛亂,諸侯群起,吾兄景升駐兵荊州,功勞顯赫,晉封其江陵王,領荊州牧。擇日入京受封。”
江陵王?
蔡瑁、蒯越等人相互對望一眼,心中對劉備的看法似乎又有了變化。
讀完聖旨,左成祖將聖旨遞給劉表,說道:“陛下常思兄弟情義,還請王上早日動身。”
“陛下深情,吾甚為感動。兩位先生暫且逗留兩日,我將州郡之事安排妥當,便啟程入京!”劉表握著兩人的手說道。
這個時候,許昌諸葛府上。
諸葛亮正在陪著一個人下棋、喝茶。
此人身高八尺餘,與諸葛亮相差不多,貌美、英秀。
……
“公瑾,放心。吾一定會將孫將軍所願稟明聖上!”
原來是周瑜。
他到這裏來幹嘛?
且聽諸葛亮與他之間的談話。
“今曹阿瞞弑殺天子,欺瞞百官。而陛下新登九五,各方諸侯恐難心服。我主為表誠意,特使在下前來獻禮祝賀!”周瑜言語中盡是下番進見的意思,可是麵相上卻毫無卑躬之色。
諸葛亮看在眼中,卻是不動色的說道:“吾主謹遵先帝遺命,依遺詔登九五,四方諸侯若心向漢者,焉有異心乎?心生野望者,又豈會安之?”
聞聽此言,周瑜心中一動,偷眼觀看,卻見諸葛亮竟自端茶慢慢品嚐起來。
咦?!這廝莫不是要送客?!
周瑜轉念一想,這麼走了可不行呀!此番所求尚未提及,豈能就此離去!?
卻聽他哈哈一笑,說道:“久聞諸葛大人通曉天文地理,長於排兵布陣。瑜有一事請教,不知可否?”
“哦?!公瑾堪稱江東第一智者,想必是要考校考校亮罷了!請講當麵。”諸葛亮眯著眼睛看著周瑜說道。
“先帝慘遭曹賊所害,陛下不日定當起兵伐曹。而交州士燮先行稱王,擁兵自立,想必陛下鞭長莫及,故,我主願為陛下討伐此獠!不知大人可願意相助否?”周瑜說的也是事實,但更多打得是小算盤。
江東到膠州一代?看來,孫權也是打算趁此機會擴大地盤呀!
諸葛亮一笑,說道:“公瑾呀!汝主倒是打得好算盤呀!以吾觀汝所行,汝尚有其他要求,何不一並講來?!”
“吾主久居江東,統領八郡,助農安民,使得一方百姓安居樂業,可謂功不可沒。今,劉景升業已封王,故吾主欲求陛下冊封為王。”周瑜此言說的斬金截鐵,似乎不答應的話,孫權便會立刻舉兵造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