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曾評價胡適“是20世紀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的確如此,通觀其一生,胡適在新詩、紅學、哲學史、考據學、文字學、禪學、文學史、教育學、思想史等諸多方麵都是開山大師。不僅如此,學術思想史之外,胡適在20世紀的政治曆程中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他與蔣介石、毛澤東都有或多或少的交往,抗戰期間還曾擔任駐美大使。
胡適的學生唐德剛在《胡適雜憶》中曾評價胡適說:“胡適之先生的了不起之處,便是他原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開山宗師,但是經過五十年之考驗,他既未流於偏激,亦未落伍。始終一貫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開風氣之先,據杏壇之首;實事求是,表率群倫,把我們古老的文明,導向現代化之路。熟讀近百年中國文化史,群賢互比,我還是覺得胡老師是當代第一人!”見唐德剛著《胡適雜憶·夏誌清先生序》,第21頁。
新時期以來,大陸對於胡適的研究,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當代學者所寫的胡適傳記也不下十多本。胡適的貢獻是多方麵的,對胡適的研究也是多角度的,因此通過一本書來呈現多方麵的胡適是很難的,筆者隻是以其日記、年譜、文集為主要材料,通過提煉其言、行、人生中的大事,大體勾勒其人生的曆程,精選其文章,試圖呈現出一個血肉豐滿的胡適,使讀者對其有個大概的了解。
在體例上,本書分為五部分。
第一章“胡適的言”,精選最能代表胡適思想的精悍文字,希望可以起到醒人耳目的功效。
第二章“胡適的行”,主要提煉其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通過描述胡適為人處世的方式,希望給大家呈現出被稱為“現代孔夫子”的胡適的人格魅力。
第三章“胡適大事記”,主要提煉了胡適的三件大事,即,1910年代末以《新青年》為陣地發起的新文化運動,1920年代末以《新月》為陣地與國民黨的“人權論爭”,以及1930年代初期以《獨立評論》為陣地發起的“民主與獨裁的論戰”,這三件大事展現了胡適對世界潮流的判斷與把握,體現了其思想中高瞻遠矚的一麵。
第四章“胡適小傳”,以時間為縱向坐標,以胡適的人生足跡為橫向坐標,簡單勾勒其人生曆程。
第五章“胡適著作精選”,考慮到這本書麵向的讀者多是青少年,本書幾乎沒選胡適學術性的文章,而是選擇了幾篇胡適談論治學方法的文章。此外,本書重點選擇了胡適談人生,論自由、民主的文章。作為20世紀最有名的樂觀主義者,對於人生,胡適一直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希望胡適的這些文章也可以給現代的青少年朋友們帶來信心與勇氣。胡適一直堅持著民主憲政的信念,用唐德剛的話來說,胡適就是20世紀中國的“自由男神”。胡適談論自由主義的文章,對於當下的現實中國依然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義。
多一個人來讀胡適,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中,中國似乎就會多一份保障。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朋友來讀胡適。
本書的編著參考了曹伯言先生整理的《胡適日記全集》、耿雲誌先生所著的《胡適年譜》、歐陽哲生先生編的《胡適文集》、中華書局出版的《胡適來往書信選》、智效民編著的《民主還是獨裁——70年前一場關於現代化的論爭》等前輩學者的成果,在這裏一並致謝。
最後,還要感謝本叢書的策劃編章田珅先生及廣西人民出版社,正是在你們的督促下,本書才得以完成。
林建剛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