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實例一
麵對媒體的演講
2006年6月,著名財經電視節目《波士堂》的開播新聞發布會,時為盛大公司總裁的我作了一場即席演講:4月份的一個下午,我接到楊暉(《波士堂》策劃人)的電話,她跟我說她在策劃一檔嶄新的娛樂性商業節目。我說,我不合適,像我這麼嚴肅的人,不太適合做娛樂性節目。她說,沒關係,你可以講一下平時生活中的一些愛好啊什麼的。我說,我的生活很樸素,大家都知道唐駿的生活特別樸素,我不行的。她說,那你講一些鮮為人知的情感故事。我說,那更不行,我為人這麼低調,從來沒有什麼八卦緋聞之類的故事。她說,沒關係,我們請了一個主持人,叫曹啟泰。我說,這個人好像在那種八卦畫報上經常看到他的名字。她說,這個曹啟泰很有內涵。你們大家也知道,一般對於外表不佳的男人,都會形容他們比較有內涵,我也經常被別人說是非常有內涵的人。最後她說你還是來吧。就這樣,我走進了《波士堂》。
錄節目前,楊暉告訴我,“唐總,隻要多花你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就夠了”。
所有人都知道,做電視的人,一般說話是比較算數的。結束後我秘書跟我說,“唐總,你知道你花了多少時間嗎?總共11個小時47分鍾”。
我的秘書還跟我說:“今天的你讓我感覺特別好,我找到了一個非常真實的、生動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感有生活的唐總。”我說:“我以前什麼樣子啊?”她說:“以前你給人的印象總是高高在上、嚴肅無比,離我們那麼遠,有一種模糊的、不透明的、虛無縹緲的感覺。”
等我錄完了這場節目,現場有一位女觀眾很激動地跑到我跟前。這個漂亮女孩對我說:“我真的很興奮,您能給我簽個名嗎?”我說:“可以。”簽完名以後,她告訴我,這個簽名是特別為她媽媽要的。她說:“你知道嗎?
很多人都說你是中國中老年婦女的偶像。”
演講實例二
大學校園的演講
利用各種機會,我經常去各地的高校演講,希望能將我的一些職業和人生的經驗與年輕的同學們分享。以下是我2008年6月在大連理工大學演講的開始部分:你們知道,在我們那個上大學的年代不像你們這麼豐富多彩。我們那時候除了追女孩外沒有什麼事情可做。你們比我們那時候慘。我們傻,老師讓我們學啥我們學啥,也不管有沒有用。而你們現在明明知道沒有用,卻還要學,所以比較鬱悶。當然,大連理工大學的學科除外,因為盧校長在這。你們學的東西幾乎沒有什麼用。
上大學的我,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那時候什麼都沒有。長成我這樣的,基本上不用考慮本班的戰場,沒有我的立足之地,我就發展別班的戰場。我看上了一個女生,據說還是北郵50名校花之一呢。你們可別小瞧,50名校花之一可了不得,當時我們北郵可有156名女孩呢。你說我那時是弱勢群體,我能做什麼呢?我什麼都做不了。最後想出了一招我能做的事:寫信。
第一封我寫了身高1米82,體重132斤,家在江蘇常州,父母是幹什麼的,家有幾個兄弟。這簡直就是一份簡曆。沒辦法,那時的我幾乎什麼都沒有,隻有這些,就給她投了簡曆。她沒有理我。我就開始寫第二封信,為了展現自己的才華,我就介紹了一下國內國際經濟形勢,我未來會怎麼怎麼做……還是沒回音。我就寫了第三封,說“我知道你不喜歡我,我不要求你做什麼,我隻要求你讓我默默地喜歡你就好了”。你知道那時的女生單純啊!3封信就感動了她,她答應和我約會了。
演講實例三
公開會議上的演講
2009年9月5日,以“中國式機會——後危機時代的管理變革”為主題的2009中國CEO年會在北京舉行,我在有“整合營銷傳播之父”美稱的唐·舒爾茨先生之後登台演講。下麵是我此次演講的開頭部分:剛才聽了唐·舒爾茨大師的演講,他講得很好。他作為一個國際的管理學家結合了中國的很多實際情況,更好的是他還起了一個中國的名字叫做舒爾茨,前麵還加了一個唐,這就更加中國化,這個名字起得很好。
在我過去人生的經曆當中,我經曆過3次大的浪潮。70年代初期,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小朋友,那個年代,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下,中國掀起了上山下鄉的運動。大家議論的話題是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年輕人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要麼上山、要麼下鄉。10個年輕人中有9個都為上山、下鄉作準備,還有一個是不夠年齡。過了一段時間是出國熱,受西方思想影響的年輕人都想出國,想看一下西方是什麼樣。一樣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要麼出國要麼不出國。10個年輕人中9個都想出國,還有一個在等待陪讀。在過去幾年中,我們又看到一個浪潮,是創業。到處都看到在創業的人:農民工在創業,下崗工人在創業,大學生也在創業,全中國掀起了一片創業浪潮。可以說所有的創業者,也都是抱著一顆紅心兩手準備,要麼成功、要麼不成功。10個人當中有9個下海創業,還有一個是在做風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