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後記(1 / 1)

王國維是20世紀的一代學術巨匠,他奉學術研究為生命,在美學、教育學、哲學、詩詞學、戲曲、經史、甲骨文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一係列劃時代的成就。早年攻“新學”,晚年回歸國學,王國維盡情書寫了創新、求真的“大我”。他一生著述多達60餘種,手批手校的著述亦有190多種。他的《人間詞話》、《紅樓夢評論》、《宋元戲曲史》等著作至今仍被奉為經典,他的甲骨文、古器物學造詣,蜚聲海內外,已成為一座座後學難以企及的學術高峰。

王國維是傳統學術現代轉型的重要標誌,他秉持“無用之用”的學術獨立理念,如界碑般地引領百萬後學。他以清白人格和精深的學術研究贏得民國學者的充分尊重。遺民文化圈的沈曾植先生《五十日夢痕錄》褒獎王國維的學術研究“信今傳後,毫無遺憾”。陳寅恪先生《王靜安先生遺書序》也推許王氏之學“博矣精矣,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就連一向極少推讚人物的魯迅先生,也在《熱風·不懂的音譯》高度體認王國維:“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王國維留存於後世的不僅是一批有形的學術著作,更引領了獨到而科學的研究方法和開拓了廣闊的研究視域。

讀書是一種結緣,借編撰這部書稿,我再一次獲得深度品讀王國維的機緣。但“王學”之厚重與艱深,並非我輩拙筆所能形諸萬一。我所能做的,無非是窺斑見豹,走馬觀花式的觸摸門牆而已。本書體例共分五部分:“言”部分大致選錄王國維的經典言論;“行”部分大致以時間為序,以體現王國維的治學理念為上;“大事記”和“小傳”部分側重線性敘述,也適當引用時人評價;“著作精選”部分則按其作品的發表時間先後及著作的文體混合編排。

在編撰的過程中,我們參考了諸多前賢時彥的大作華文,限於體例,征引時一般在行文中隨文標注。需要銘記的是,錢劍平先生的《一代學人王國維》、陳鴻祥先生的《王國維傳》、竇忠如先生的《王國維傳》、陳平原和王風二先生的《追憶王國維》、袁英光和劉寅生二先生的《王國維年譜長編》等傑構,均是我編撰之時常讀常新之作。他們或以精深的理論分析,或以翔實的資料記載,給我的寫作帶來盎然春意。

“巧讀·快讀現代大家”叢書開啟品讀民國文人的一扇窗口,讓讀者走進民國文人的精神世界,更深入地洞察民國文壇的大家風範。這部書稿能夠出版,緣於田珅先生對我們的信任。正是田先生的古道熱腸,真知灼見,以及極富前瞻性的建設性意見,才使我們能如期如質完成任務,謹致謝忱。

賀根民

2013年春於南寧行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