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葉的乾隆年間,馬馬虎虎倒也算是中國曆史上的“盛世”之一。乾隆帝作為盛世的主人,當然享有無上的權威。自然,乾隆極重視養生之道,希望能多享有這無上權威一些日子。
不過,做為皇帝,清心寡欲這最基本的養生之道,乾隆是辦不到的。所謂“寡人有疾,寡人好貨;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寡人有疾,寡人好色。”——這三個毛病,乾隆一樣不落,款款俱全,而且登峰造極。
從我們現在能找到的太醫院劄錄來看,乾隆的養生之道,除了騎射習武的鍛煉之外,就是食用藥餌。他每天都要噙服少許上好野山參(這跟他的祖父康熙不同,康熙對參類非但沒有好感甚至深惡痛絕,因此,民間傳說雍正在康熙常飲的參湯裏下毒弑父,純屬胡言亂語。)乾隆還常飲藥酒(這些酒的種類很多,其中有一種酒,製作過程中甚至還要埋在深山古鬆之下)。常服補品。在他常吃的小食中,很多食物的配方都是遵循養生的原則製作的,其中很多甚至是他親自配伍的——例如一種八珍糕,其中的八種成份,都是味道又好又強身祛病的東西(蓮子茯苓薏米之類)。
作為他養生健身大有成就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在他六十五歲的時候,後宮的淳妃為他生下了一個女兒。
這就是乾隆的十女兒固倫和孝公主。按照清朝宮規,隻有皇後的嫡出女兒,才能被封為固倫公主,享受的待遇相當於親王,妃嬪的女兒隻能受封和碩公主,待遇等於郡王。而十公主居然能被破格封為固倫公主,可見乾隆對這個女兒的寵愛到了何等地步。
淳妃姓汪,十八歲入宮,封為“永常在”。在同時進宮的少女裏,淳妃算是出色的一個,因此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的臨幸,封為“永貴人”,不久更得以晉封為淳嬪,正式成為皇帝的六宮粉黛之一。
乾隆三十九年,並非寵妃的淳嬪居然懷孕了,這令六十多歲的老皇帝大喜過望——從乾隆三十一年小兒子永磷出生以來,八年裏後宮就再沒響起嬰兒的啼聲。因此他久沒想到,自己和青壯年男子一樣,仍然還有讓女人孕育孩子的能力,那就是說,自己定能得享遐齡。
作為一個花甲老人,六十五歲的乾隆不可避免地已經開始畏懼死神的降臨。因此,淳妃有孕的消息讓乾隆所感到的欣喜,恐怕僅次於當初即位為帝。
十公主生在乾隆四十年的正月初三,正是宮內宮外都喜氣洋洋地過新年的時候。
既有如前所述的原因,又選了這麼大吉大利的日子降生,十公主的受寵,便有了充分的先天理由。她剛剛降世,立下大功的淳嬪便被冊封為妃。
乾隆一生,有十七個兒子,可惜,大多數都夭折了。元配皇後富察氏連生兩個嫡子,都沒有成年,庶長子永璜隻活到二十三歲,皇三子永璋死時二十六歲。還有一位皇五子即五阿哥永琪(就是《還珠格格》裏提到過的那個),是乾隆十七個兒子中最出色的,生母為愉貴妃,從小聰明穩重,文武雙全,一表人材,是乾隆最賞識的,滿心要傳帝位於他,因此乾隆三十年時,就破格封他為和碩榮親王,誰知封親王的第二年永琪就病逝了,年僅二十六歲——說句題外話,這個榮親王的封號不太對勁啊,順治的皇四子即董鄂貴妃的兒子早夭,就是追封的榮親王,現在永琪好端端地落了這麼個封號在頭上,真是想不夭也難哪。
到乾隆四十年的時候,乾隆的兒子隻剩了七個,其中還有兩個過繼給了皇室宗親。剩下的五個乾隆也並不是完全滿意,正因如此,甚至曾經有人猜測過,他會不會把皇位直接傳給已經成年的孫輩,比如庶長子永璜的兒子綿恩,他年紀比後來的嘉慶帝永琰還要大些,而且文才武略十分超眾,稱為第一勇士,十九歲就掌管了大清國的頂尖兵力:火器營及建銳營。
不難想象,假如淳妃此次生下的不是公主,而是皇子的話,不但她自己有成為貴妃、皇貴妃的機會,曆史都是大有可能改寫的。即使如此,乾隆對這個盼望已久的女兒,給予的關愛也是超過所有其它子女的。經常有世間稀少的珍寶被送入淳妃宮中,賞賜給十公主以及她的母親。
倚仗著女兒,淳妃漸漸地被寵壞了,不但不象剛入宮時那麼謹慎小心,反而經常會為一點小事,就打罵宮女內侍解氣。
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淳妃一怒之下,居然把一名宮女活活打死了。這可闖下了大禍。清宮的宮女製度與前朝不同,宮女都是在八旗自己的眷屬裏挑選出來的,在宮裏如果得到皇帝寵幸,便能得到晉封,即使不能,到了一定年紀也還要送回家嫁人的。並不是就此賣給帝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