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書香才女(1 / 3)

畫外音: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於山東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終年72歲。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李清照可以說是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雖然隻有70多篇,但卻取得了巾幗不讓須眉的驕人成就,被後人譽為婉約詞派的“一代詞宗”。在男性居主導地位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裏,能夠如此光彩照人,實在是一個奇跡。那麼李清照究竟是如何練就自己的生花妙筆的,“人比黃花瘦”的閑適,“淒淒慘慘戚戚”的悲涼,“生當作人傑”的豪邁,究竟哪一個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轉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又是怎麼回事。

康震:

說起李清照來,我們的腦海當中啊,就會浮現出一個多愁善感,清麗娟秀的,端莊的章 當我們在重陽節的黃昏因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戀人而形容憔悴的時候,我們也禁不住會默念章

的確李清照能夠喚起我們很多很多對於情感的追索,對於情感的一種追憶。當然了,如果我們在閱讀曆史的過程當中,當我們讀到了西楚霸王那一段悲愴的曆史時,我們也會想起章 。這樣我們就懂得,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即便他失敗了,他也失敗得是有聲有色,他也是成為一個寧折而不彎的人,是一個悲劇的英雄。所以從李清照的這些詞裏邊,我們能夠找到很多很多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那種情感的寄托。我們自己說不出來的話,李清照的詞中幫助我們說出來了,所以每個中國人大體上都會認同這樣一個觀點,李清照應該算是中國古代最傑出、最有才華的女文學家、女作家。如果我們用一句話要來概括李清照這個人,我們也許可以說李清照這個才女呀,她真是不容易,不簡單,而且也不平凡。我們說她這個一生啊,經曆了很多很多的苦難和坎坷。國破,家亡,財散,再嫁,離婚,還沒有子嗣。一個封建時代的女性,她經曆了許許多多的苦難,但是,這些苦難的挫折從來沒有打到過李清照,她的意誌非常頑強,她挺住了,這作為一個女性啊,真是太不容易。我們說現在留存下來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學作品,詩,詞,和文,全部加在一起也就不過七八十篇,但就是憑著這區區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夠和作品上千,甚至上萬的李白,杜甫,陸遊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個女性作家的獨特的創作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甚至成為太陽係當中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為什麼這麼說呢,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命名了水星上麵的15座環形山,用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來命名它們,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環形山的名字。我想,這大概應該是在外太空惟一一個用中國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體了。這是很大的榮耀,這體現了李清照在人們內心世界裏邊的一種價值。

畫外音:

要走近和了解李清照,我們就要從李清照的少女時代說起,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一般的女孩子應該過著一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待字閨中,專攻女紅的生活,因此,在那樣一個女性備受壓製的社會裏,李清照的出現,絕對是一個精彩的意外,正因為如此,說明李清照才華橫溢的文學修養,必定與她少女時代與眾不同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那麼李清照的父母會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對李清照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康震:

他的父親李格非,是一個飽讀詩書,精通儒家經典的這麼一個才學之士,進士出身。在北宋社會,進士出身非常重要,大戶人家選女婿,主要是重才,可不是財富的財,是才能的才,所以凡是中了進士的男子,知識分子,在社會上都受到尊重。李格非中了進士之後,曾經做過山東鄆州教授,什麼叫鄆州教授啊?就相當於鄆州縣裏邊的一個教育局的局長,後來升官了,做了太學錄、太學正,還做過太學博士,就相當於在京師大學堂裏邊擔任教授,所以我們說為什麼講這個呢?李格非他的經曆裏邊有一段是什麼?是從事教育工作,這個對李清照肯定有非常大的影響,李格非後來因為他的詩文創作和他的學術成就得到了蘇軾的賞識,所以成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

李格非這個人的性格是屬於剛直不阿,眼裏不揉沙子,看見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他非常地氣憤,他自己也絕不同流合汙,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他在鄆州做教授的時候,也就是在那鄆州縣裏邊做教育局局長的時候,很清貧。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老師你說什麼呢?他作為一個縣的教育局局長,他清貧?他是清貧,他清貧到什麼程度呢?他清貧到連鄆州的知州都挺可憐他的,給他找來,說老李你這一天過得太苦了,得想辦法解決一下經濟問題,靠你那兩個錢,你那兩個薪水啊,恐怕是夠嗆,可是沒想到咱們的李格非不吃這一套,我做的什麼工作,我該拿多少錢,我就拿多少錢,多一份我不拿。我們從這件小事上就能感覺到,李格非這個人很正直,而且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再一個,李格非這個人疾惡如仇,看見壞人壞事必然跟他做鬥爭。

他在江西上饒的時候做官,當地有一個道士,這個道士就是給人算命唄,有的道士人家是好的,有的道士挺高的學問,但有一些道士就是騙錢的,妖言惑眾、危言聳聽。這個道士在當地影響很大,出門時候愛開著車出去,估計就是騙來的錢買的車,有一次李格非出去辦事,也開著車,兩個車就狹路相逢了,此車碰見彼車了,李格非就沒客氣,當即下令,讓手下人把那道士從車裏拖出來,拉在路邊上,跪在地上,然後曆數他的罪狀,痛打一頓,然後驅逐出境,別在我這兒混了,我看見你,見你一次打你一次啊,別招我犯錯誤,這是說什麼呢?就是對於那些錯誤的,在他看來是不正之風的東西,他眼睛裏頭揉不進去,半點沙子都不能揉。那我們想想,這個李格非他有著教育的經曆,他自己又是飽讀詩書,自己又是個學問家,而且他跟蘇軾,跟蘇門的其他的學者都有密切的聯係,性格又是這樣一種剛直不阿,非常地清正廉潔,所有這些在我們腦海裏邊就能形成一種印象,這種印象你想想,它能不影響到李清照嗎?肯定影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