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歐美國家地產蕭條,中國富豪們一擲萬金,硬是掀起他國房價的漲勢浪頭;年終一到,關於老板欠薪的事情層出不窮;豪賭豪購的新聞總是讓我們的一些企業家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和笑料,圍繞著我們老板永的遠都是那些灰色、頹廢、消極的故事?答案是否定的,他的出現,他的感恩,他的負責,他的奉獻,他的努力,讓我們耳目一新,猶如一股甘泉滋潤著這個社會的心,在他和以他為代表的企業家身上,我們看到了明天,看到了希望,更看到了未來……

陳逢幹,這個來自浙江省天台縣山區的普通農民,以自己堅韌不拔的意誌,與眾不同的人生觀,走出了一條讓千千萬萬人都敬佩的道路,用慈善事業譜寫了自己最燦爛的人生華章。

“做善事是快樂的事情,不幫助人家我就會很難受。”這是陳逢幹的人生信條。三十年來,他就這樣堅持著做慈善,有錢的時候做,企業遇到困難時也做,家人理解就明著做,家人反對就偷偷做。

他的財產,不論是在他的家鄉天台縣,還是在他的創業地寧夏回族自治區,都不算是最富有的,他卻連續五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慈善家”。

他連小學都沒有讀完,卻被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聘為副會長。他不是一名共產黨員,但是卻用自己的行動發展了資本論,讓資本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有了新的含義。他從沒有讀過MBA、EMBA,也不懂經濟學深奧的理論,但是卻用清清白白做企業的行動給中國的企業家正名。

陳逢幹,他的企業、他的生意經、金錢觀、人生觀,很新穎、很獨特、很成功、也很鼓舞人心,猶如寒冬裏吹來的陣陣暖風,讓我們感到溫暖,也看到了希望。在天台,人們這樣評價,“他不是最有錢的人,卻是最有愛心的人。”

在寧夏,更是被人們津津樂道為慈善家。

陳逢幹身處經濟不發達地區,但無論是慈善理念還是行動都非常的先進,他說因為自己是在用心做慈善。在他看來,慈善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專利。

因為有心,他堅持邊發展企業邊做慈善,隨著企業的壯大,慈善事業的投入逐年增加。因為有心,他的慈善行為越發創新、深入。

他是寧夏第一個成立基金會的企業家,並把社會企業的概念引入慈善事業,從事公益慈善事業多年,逐漸從一個樂善好施者發展成為一個社會企業家,堅定地走在公益慈善的道路上。

在他看業,企業界是慈善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企業參與慈善事業,既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實舉措,又是企業樹立公眾形象、塑造社會品牌的有效途徑。我國一年一度的“慈善人物”評選活動正說明了企業在我國慈善事業中的重要作用。

廣大企業和企業家們,在不斷做大做強、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更自覺地承擔社會責任,更深入地關注弱勢群體、困難群體,更主動地參與慈善和公益活動,通過積極投身扶貧濟困、安老助孤、抗災救險等慈善事業,通過支持興辦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多做善事,多行善舉。慈善事業是予人玫瑰、芬芳永留的崇高事業,隻要我們攜起手來,人人傾注一片真情、人人奉獻一份愛心、人人伸出一雙援手,就一定能撐起一片和諧的藍天,就一定能開創我國慈善事業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