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創世、打工記序、簡介(1 / 3)

改革開放以來,走出農村到外地打工的民工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現在外出和進城打工的民工至少已有上億人員。打工已經從很多人的副業升級成了主業。很多人已經是舉家在外打工,總之,打工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打工也已從民工的專用詞,擴展成了所有工作人員的代名詞。

打工的空間也已從國內發展到了國外。如果把對發達國家的勞務輸出,以及對非洲南美一些國家的工程援助帶去的施工人員也算成是打工的話,中國的打工族已經打遍了全球。

雖然至今還有一些人沒有外出打工,但是由於有親戚朋友在外打工,或者自己以後有可能出去打工,因而也會關心打工。

總之,打工已經從以前的冷門話題,變成了現在的熱門話題。

即使在偏僻落後的鄉村,也可能有幾個在外地或城市打工的人。甚至在一些落後地方,主要勞力都出去打工,家裏隻剩下了老人、婦女、兒童。

很多農民不僅已經成功的打進了城市,而且還在城裏賣了房屋,安了家落了戶,成了城裏人。

作為生活在打工時代的人來說,對打工知識了解得越多越好。因為你即使不想關注社會的勞務問題,起碼你也要關心自己的工作吧!你要工作就少不了與打工聯係在一起。所以,掌握一些打工知識,就是在掌握自己的命運。

即使你是個休閑族,你也可以把有關的打工故事當成休閑事來關注。終上所述,國人的生活早已離不開求職與打工的話題。

我寫這本書的原因:

我生活得不好,是因為工作沒幹好。我沒幹好工作的原因是我一直都在追求自以為是的夢想。我的夢想就是寫作,雖然我寫了幾十年的書,可是一直就沒有見到效益。沒想到的是現在還要靠介紹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一段打工生涯來實現我的夢想。我真是個沒出息的人啊!

我的工作雖然沒幹好,一直都隻是在窮折騰,但是還是有些經驗教訓可以總結的。

把我在打工中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來,這就是我寫這本《打工記》的原因。

我希望讀者能吸取我在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把自己的工作幹好,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

我不能在這本書中給讀者帶來輕鬆愉快的故事情節。說的話題都是很沉重的。很多話題可能都是打工比我打得好的讀者經曆過的,或者是即將麵臨的。所以,裏麵所寫的內容可能有很多都是廢話,不過我把那些廢話寫出來的目的隻是為了能與讀者產生共鳴。當然,對那些還未打過工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一些啟發的作用。但願能起到這樣的效果。

我寫這本書的背景是:

《成都打工記》的原始稿件是在打工期間就已記錄了下來,有些是97年結束打工回家後補充的,資料是絕對可靠的。

從去年9月份到現在,經過了提煉升華,藝術化處理後,現在已經整理成書。

在成都打工之外,97年我還到過新疆、北京、鄭州、廣東等地求職與打工。所以,後麵還有《新疆撿棉花》、《北京找工作》、《鄭州打官司》、《廣東打工記》等係列書待寫。後麵的書稿多數是97年底打工回家後記錄了下來。原始資料也是真實的。

我寫這本書的藍圖是想寫成跨越曆史和國界的經典書:

我寫打工記係列書籍是看好了這個市場,並決定投入全力去開發他。

寫書的目的是讓讀者看,要讓讀者心甘情願地看我寫的書,就必須要抓住讀者的心。而要抓住讀者的心,就必須要選好內容。

我的寫作計劃是:首先把我找工作的常識寫進去,再把打工中的經驗教訓寫進去,必然會吸引讀者的,也會更有價值的。

因為打工的第一戰役就是找工作,第一戰役打得好不好關係到整個戰局的走勢。

所以,書裏麵介紹了一些找工作的經曆和麵臨的當時的社會環境。

找工作早已從以前進城務工的盲流人員農民工,擴展到了現在的所有工作人員。

試想,以前的大學生是包分配的,城市人口也有民政局勞動局之類的單位分派工作。隨著改革的深入,大學生早已不包分配了,而隨著單位鐵飯碗的打破,求職將覆蓋所有的工作人員。

打工期間試著寫這本書時,我還隻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打工者。當打工已經成為當今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時,就成了全民話題了。人們所關注的就應該是打工的本質問題了。

現在有關打工的文章和書籍也多起來了,我的這本《打工記》,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映像,就要求寫出讀者在其它書中看不到的東西。就是所謂的特色吧!

把擁有的知識寫進書裏是所有的作者都能辦得到的事。由於我有較為豐富的閱曆,也有幾十年的積知累學,應該說還是能夠寫出自己的特色來的。但要寫成跨越曆史和國界的書,就不那麼容易了。

為了寫出跨越曆史和國界的書來。我用了別人寫十本書的時間和精力來寫好這一本書,目的是為了讓讀者看一本書就超過看十本書的意義。

關於寫經典書與看經典書的探討:

現在網絡上的一些所謂經典書,實際上隻是比庸俗書稍微好點的普通書,與真正的經典書,還差著十萬八千裏的距離。

經典書的一個最起碼的衡量標準,就是要經得起重讀,因為真正的經典書裏麵注入了很多知識,看一遍根本就消化不了其中的所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