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附錄(1)(1 / 3)

航空界先驅王士倬

方 怡

凡了解中國航空界的人士,一定熟知王士倬。

王士倬,江蘇無錫人,生於1905年。青年時代,擔任過商務印書館北京印刷分廠廠長、清華大學機械係教授、中國第一所航空機械學校教育長、第二飛機修理廠廠長、航空研究所第三組組長、駐美代頓辦事處主任、大定飛機發動機製造廠廠長、航空工業局副局長和湖南邵陽鄉村工業示範處總工程師等職務。

40年代初,他在美國與錢昌祚、劉敬宜、朱霖四人,接受以空軍總司令毛邦初為首的航空委員會駐美辦事處領導,從事航空技術鑒定及研究工作,因而他們四人被稱為航空界四大金剛。40年代中期,王士倬從美國回到大陸,1945年,他在李博林(原名柏齡)創辦的貴州大定飛機發動機廠任廠長。1949年便研製出中國第一台飛機發動機。同年底,中國第一批使用國產發動機安裝的飛機試航,從昆明起飛直達南京。從此中國航空史揭開新的一頁。

王士倬早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從赴美進美麻省理工學院,獲航空工程學碩士學位起,前後兩度與任之恭同窗。前幾年,任之恭教授回大陸講學,曾多次到王士倬家共敘同窗之誼。據任之恭教授透露,王士倬回大陸後,有過20多年的坎坷際遇,但他對生活有堅強的信念,在逆境中仍堅持自修太極拳,並達到爐火純青地步。如今,他雖已到耄耋之年,除了眼患微疾,身體還很結實。1976年他沉冤初雪,旋即遷居北京。1980年獲徹底平反,被任為國務院參事。他和太太、小兒子及小孫子們住在北京一條僻靜小街的四合院內。小院綠蔭,住房互相通聯,廚房、浴室、衛生間均備,後室的木梯通向屋頂陽台,自養的花草隨風搖曳。在他20年蒙冤期間,他的三個兒子都很爭氣,個個大學畢業。長子現在是武漢海軍工程學院的一名係主任,長孫也大學畢業,留在北京化纖學院任教。

王士倬在清華大學機械係任教授期間,曾為選拔留美學生擬考題,並判考卷,其中有一份成績不錯的考卷,正是錢學森的。此後王士倬與王助、錢昌祚一起,擔任了錢學森留學美國的導師。在王士倬建議下,錢學森放棄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改去加州理工學院留學。王士倬獲悉他的莫逆之交馮·卡曼(即馮·卡門——編者)正在那裏教授空氣動力學,在王士倬推薦下,馮·卡曼成了錢學森在美國留學的導師。錢學森不負導師厚望,半年內學業進步很快,超過各國學生的成績,他與馮·卡曼合寫的論文發表在美國一家有聲望的航空雜誌上,轟動了世界各國航空界。

中國航空界目前正著手編撰《中國航空史》,曾經參與中國航空事業的王士倬聞此喜訊,異常興奮。他不顧臨屆八旬高齡,自告奮勇協助編寫。

摘自1984年7月29日美國《國際日報》

注:此文錄自中國航空工業史編輯辦公室1990年12月出版的《航空工業史料》(近代史專輯)第十輯後附“小資料”。後注:本文由中國新聞社發稿,曾在香港《晶報》發表。

王士倬大陸養天年

林 君

凡了解中國航空界的人士,一定熟知王士倬。

王士倬,江蘇無錫人,生於1905年,青年時代,擔任過商務印書館北京印刷廠分廠長,清華大學機械係教授,中國第一所航空機械學校教育長,第二飛機修理廠廠長,航空研究所第三組組長,駐美戴頓辦事處主任,大定飛機發動機製造廠廠長,航空工業局副局長,湖南邵陽鄉村工業示範處總工程師等職。

40年代初,他在美國與錢昌祚、劉敬宜、朱霖四人,接受以空軍總司令毛幫初為首的航空委員會駐美辦事處的領導,從事航空技術監定及研究工作,因而他們四人被稱為航空界四大金剛。40年代中期,王士倬從美國回到大陸,其餘三位有的留在海外,有的去了台灣。劉敬宜在大陸易幟之初,率兩航起義回歸大陸,後又移居澳大利亞,病故於澳洲,當時周恩來致電哀悼。朱霖去台後; 不知所終; 錢昌祚仍然定居美國; 王士倬現住在北京頤養天年。

1945年,他在李柏齡創辦的貴州大定飛機發動機廠任廠長。1946年便研製出中國第一台飛機發動機。同年底,中國第一批使用國產發動機安裝的飛機試航,從昆明起飛直達南京。從此中國航空史揭開新的一章。連一些小覷中國航空事業的英美同行,也不得不表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