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附錄(1 / 2)

李叔同年表(1880-1918年)

1880年(光緒六年庚辰)10月23日(農曆九月二十日)辰時,生於天津海河東地藏前故居李宅。祖李銳,原籍浙江平湖,寄籍天津,經營鹽業與銀錢業。父李世珍,字筱樓,清同治四年進士,曾官吏部主事,後辭官承父業而為津門巨富。行列第三,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

1884年(光緒十年甲申)5歲,8月5日,父病逝,終年72歲。乃父臨終日,延高僧誦《金剛經》。時,初見僧人。是年起從母王氏誦名詩格言。

1885年(光緒十一年乙酉)6歲,從仲兄文熙受啟蒙教育。

1886年(光緒十二年丙戌)7歲,從文熙學《百孝圖》《返性篇》《格言聯璧》及文選等。

1887年(光緒十三年丁亥)8歲,從常雲莊家館受業,攻《文選》《孝經》《毛詩》等。約是年,又從管家、賬房徐耀庭學篆刻,初臨《石鼓文》等。

1892年(光緒十八年壬辰)13歲,讀《爾雅》《說文》等,始習訓詁之學。攻各朝書法,以魏書為主,書名初聞於鄉。

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15歲,讀《左傳》《漢史精華錄》等。是年誦有“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句。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6歲,考上文昌院輔仁書院,習製藝。又延館教學英文、算術等。

1896年(丙申光緒二十二年)17歲,夏,出素冊廿四幀,請唐靜岩師為鍾鼎篆隸八分書。秋,從天津名士趙幼梅學詩文,喜讀唐五代詩詞。又從津門書印名家唐靜岩學篆書及治印,並與津門同輩名士交遊。

1897年(丁酉光緒二十三年)18歲,與俞氏(時年二十)完婚。同年,以童生資格應試天津縣學,學名李文濤。

1898年(戊戌光緒二十四年)19歲,傳李叔同刻有“南海康君是吾師”一印,表示對康有為、梁啟超維新變法的支持。暮秋,奉母攜眷遷居上海。十月加入“城南文社”,曾以《擬宋玉小言賦》,名列文社月會第一。

1899年(己亥光緒二十五年)20歲,是年春遷居許幻園家的“城南草堂”。與袁希濂、許幻園、蔡小香、張小樓結金蘭之誼,號稱“天涯五友”。

1900年(庚子光緒二十六年)21歲,農曆九月十九日(11月10日),長子李準生。是年出版《李廬詩鍾》《李廬印譜》。與畫家任伯年等設立“上海書畫公會”。每星期出書畫報一張,由中外日報社隨報發行。

1901年(辛醜光緒二十七年)22歲,正月,為許幻園所撰《城南草堂筆記》題跋。春,曾回天津,擬赴河南探視其兄,後因故未果,遂返滬。是年秋,入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就讀經濟特科班,與黃炎培、邵力子、謝無量等同從學於蔡元培。

1902年(壬寅光緒二十八年)23歲,各省補行庚子、辛醜恩正並科鄉試,先後以河南納監應鄉試,以嘉興府平湖縣監生資格報名應試,均未中。仍回南洋公學。11月,南洋公學發生學生罷課風潮。蔡元培因同情學生而辭職,李叔同等繼而退學。

1903年(癸卯光緒二十九年)24歲,與退學者在上海“滬學會”內增設補習科,常舉行演說會。以“李廣平”之名翻譯《法學門徑書》及《國際私法》二書,由上海開明書店相繼出版。

1904年(甲辰光緒三十年)25歲,三月,曾為“鑠鏤十一郎”(章士釗)傳記著作《李蘋香》撰序,署名“惜霜”。常與歌郎、名妓等藝事往還。在上海粉墨登場,參加演出京劇《八蠟廟》《白水灘》《黃天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