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慈禧——統治清朝半個世紀的女人(4)(1 / 2)

《馬關條約》很快震驚了全國。國內的知識分子們,深感國家貧弱,民族危亡,紛紛尋求救國之道。從四月份起,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為首的讀書人,先後發起了聯名上書、成立學會、出版新式報刊等運動,主張拒和、遷都、練兵、變法,建議朝廷推動改革,以達到國家富強的目的。慈禧起初以為,這都是民眾的必然反應,就像李蓮英說的那樣,隻不過是一時的意氣用事。但時間長了,她發現變法運動不但沒有退潮,反而越來越發展壯大。這些知識分子以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為綱要,建議光緒帝在大清國推行“君主立憲”製度。什麼是君主立憲?那不就是剝奪皇室的實權嗎!

而年輕氣盛的光緒皇帝,懦弱的外表下藏著重振國威的壯誌,竟被這些人說動了。1897年十一月,德國強占膠州灣,法國強租廣州灣,英國強租後來被稱為新界的地區和威海衛,這些更使得全國人心激憤,強國禦辱的呼聲空前高漲。1898年是農曆戊戌年,六月十一日,光緒皇帝終於頒布“明定國是”詔書,以朝廷名義宣布變法,史稱“戊戌變法”。

慈禧豈容光緒放肆,“明定國是”頒布第四天,就逼迫光緒下了三道上諭:以“漸露攬權狂悖”的罪名把光緒的心腹大臣翁同龢革職查辦;要求新任二品以上官員定時覲見太後;任命慈禧親信榮祿為直隸總督,統領精銳的北洋三軍。這樣一來,光緒的權力完全被架空,而軍政大權進一步鞏固在慈禧手中。

九月十九日淩晨,慈禧帶領隨從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皇宮,光緒慌忙出迎。慈禧不理,徑直進入光緒寢宮,沒收了所有奏章,並怒氣衝衝指著光緒道:“我養了你二十多年,你怎麼竟聽從小人之言,對我圖謀不軌?”

光緒嚇得臉色煞白,囁嚅道:“我……我並無此意!”

慈禧道:“你壞祖宗之法,要把祖宗家業葬送在康有為一介書生之手,這是大逆不道!”

光緒壯著膽子頂道:“我寧可壞祖宗之法,也不忍棄祖宗之民,失祖宗之地,被後人恥笑。”

慈禧啐了一口:“你這白癡!祖宗之法沒了,咱們都要完蛋!今天沒有了我,明天還會有你嗎?”

當天慈禧就傳懿旨,以光緒帝生病不能理政為由,再次開始臨朝訓政。從這晚起,光緒即被軟禁在中南海瀛台,此後,他每天處於慈禧的嚴密監視之下,失去了原本就少得可憐的權力。

戊戌變法隻持續了一百零三天就宣告失敗,慈禧下令逮捕康有為等人,並廢止所有新政措施。戊戌變法留給今天的,隻有當年七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大學。

大清國的死局

因為清政府的一味妥協政策,外國列強認為清朝軟弱可欺,加緊了對中國的壓榨和掠奪。

1900年某日,養心殿東暖閣。

“老佛爺,這一段時間,冒出了個民間組織‘義和團’,成員遍布全國各地,氣勢不低於太平賊子,老佛爺是不是要派兵圍剿。”李蓮英一邊為慈禧梳著稀稀落落的頭發,一邊稟道。

“小李子,我聽說,義和團的口號是‘扶清滅洋’,是不是?”

“啟稟老佛爺,事實確實如此,義和團和朝廷並無正麵衝突,甚至義和團的成員有不少還是朝廷的兵勇。”

“這就得了,小李子,傳我的旨令下去,朝廷全麵扶持義和團。我大清是時候該向洋人宣戰了。”

“老佛爺您……小李子愚鈍不明白。”

“洋人雖無奪取我大清江山的意圖,但近年來對大清盤剝過甚,又大肆占地,瓜分勢力,大清已經快吃不消了。不抑製一下他們的擴張,後果不堪設想。”

“可是朝廷的兵力……夠嗎?”

“朝廷雖然向各國宣戰,但並不全力出擊,主要由義和團去和洋人打拚。無論哪一方得勝,對我朝都大為有利。如果這一戰能夠趕走洋人,自然是好事。另一麵,義和團在拚鬥中也必然會元氣大傷,到時,隻要給他們安一個罪名,朝廷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消滅他們了。而倘若洋人勝利,義和團全麵失敗,這也不違背我們的意思。到時我們隻需要把所有的戰爭罪名都推在義和團身上,懲辦凶手,再向洋人支付一些賠償,事情也就了結了。小李子,你說是不是?”

“老佛爺真是英明。”

“小李子,明天頒旨,扶持義和團,允許他們發展,並向各國宣戰。”

“喳,老佛爺真是考慮周到,有了老佛爺的英明策略,大清國可保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