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卡文迪什實驗室的創建者(2)(1 / 3)

麥克斯韋並不自命是這支研究大軍的領袖,他隻把自己看成是對這些共在一個屋頂下生活的人負責的人。A.沙斯特後來寫道:

“麥克斯韋很容易地看到了那些急於解決理論探討中問題細節的學生們,這本應當是一個急於建立‘學派’的老師的一種認識方法,但這不是麥克斯韋的方法,他考慮的是如何促進科學的進步,培育學生們的心智,讓每個人都走自己的道路。他同情科學的探討,不論是探討科學的重點還是細節,他的精力都是不可窮竭的,他常常鼓勵人們,甚至當他發現一個學生走上了錯誤的道路時,他也會說,‘我從來不想靠實驗來說服一個人’。他有一次對我說,‘如果我沒有發現我想發現的東西,我就要發現別的東西’。”

麥克斯韋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很值得學習。首先,他對自己的學生非常負責,極其耐心,就是在講完課以後,還要與好刨根問底的學生呆上幾個鍾頭,與他們共同討論問題。其次,他能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反對照本宣科,死板講授,反對給學生留大量作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第三,他能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對他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即使學生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在學習上方法不對),他也允許學生去自己發現問題,而不是強迫他如何去做,“我從來不想靠實驗來說服一個人”。不錯,“事實勝於雄辯”,這是從總的方麵講的,但是靠枚舉事實去證明某個思想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對方也可以靠這個方法來反駁你。

J.J.湯姆遜寫道,麥克斯韋這種自由的研究方法是一種正確的方法,他先向學生提出有趣的問題,設計開始時的實驗方法,而且一直保持著對實驗進程的熱情。

麥克斯韋的老師湯姆遜曾經說:麥克斯韋常常表現出心不在焉的樣子。當你向他提出一個問題時,他沒有反應,或所答非所問。但第二天,他就對這個問題給出答案,認真地告訴你。

這表明他用心思考了這個問題。有時,我不能肯定在他的心目中在想什麼,但他常常以這樣的話作為談話的開場白:“那一天你問了我一個問題,我一直在考慮它。”這表明他是很嚴肅認真的人。

這一段話說明了麥克斯韋勤學多思的風格。中國古人說“行成於思”,“心之官則思”都說明“思”的極端重要性,他之所以能對人類做出如此偉大貢獻恐怕這是根本的一條。在一個“說話的嘴多,思考的頭腦少”的浮躁時代,做到多思,談何容易!在商品經濟時代,無孔不入的大眾媒體,眼花繚亂的商業廣告,更會使世人跟著電視走,不再進行獨立思考。庸俗淺薄的文藝,隻產生感官刺激效果的娛樂,使人們忘記了自己的脖子上還長著一個自己的腦袋,不再獨立思考任何問題,不想甚至害怕自己獨立思考任何問題。馬爾庫塞在他的名著《單向度的人》中極其深刻和生動地描述了現代西方工業文明對人成長的不利影響——人越來越走向片麵化、低素質,隻追求感官享樂,不重視精神世界的豐富與完美。埃·弗羅姆等人也早就提出過類似的觀點。

請想一想,如果一個社會大部分人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隻跟著感覺走”是多麼可怕。

麥克斯韋的學生格雷茲布魯克(Glazebrook)是國家物理學實驗室主任,在談到麥克斯韋用他的潛意識考慮問題時說:“當問題出現時,麥克斯韋早就做好了聽的準備。常常答案不能馬上得出,但過一會兒就會有了答案。我記得有一天,當我正處在兩難境地時,他對我說:好,克利斯托爾曾對我講過,加奈特(Garnett)和徹斯特(Schuster)也一直問我這些問題,所有這些在我的大腦中都形成了厚厚的一層。你剛才講的,我也要想一想,我們會得出答案的。幾天之後,他告訴我他的想法,這個問題我考慮過了,如果你這樣做的話……就會解決了。”

他給學生留下的作業常常是一係列高精度的實驗,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測試歐姆定律:電壓與電流之間的關係怎麼是直線的。因為當電流增加時,熱效應也會增加,電阻隨溫度而變化。

“對歐姆定律的測試獲得了成功,雖然在一些實驗中金屬絲被電流燒成白熱狀態。”他對坎貝爾說,他看到了歐姆定律的線性,這與他在氣體中發現的黏滯性相似,他認為這又一次證明了宇宙是由一個理性的上帝創造的。

麥克斯韋認為,科學實驗的目的是獲得某種量的數字估計(toobtain a numerical estimate of some magnitude),這當然是探索的一部分。他對法拉第十分崇拜。在他那個時代,卡文迪什實驗室還沒有做過這樣的實驗。但在J.J.湯姆遜之後(他說他實行麥克斯韋的研究路線),開始做了大量的純研究實驗。在這兩個王國之間,有什麼不同呢,請看麥克斯韋對他實驗室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