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首優美的《再別康橋》嗎?西天的雲彩,河畔的金柳,波光裏的豔影,曾多少次回旋蕩漾在我們心頭。多少人迷醉在那美景中,繾綣著千萬芬芳幽夢。

究竟是誰給我們醉人的風景?究竟是誰創造了這如詩如畫的人間輕柔好夢?

是他,徐誌摩。一個溫柔多情的民國才子。

徐誌摩出生於一個遙遠的古城小鎮——硤石。那裏風光秀麗,文化昌盛,經濟發達。他出生在小鎮的一個富商家庭。富貴之家,卻並未滋生紈絝,反而培育出他一身浪漫情懷,化在筆端,凝成柔軟的詩畫。

今來多少人,由於徐誌摩,中國人才知道了劍橋、英國及歐洲的文學及文化,並且幾十年來一直視劍橋為現代文學的聖地、學術自由的聖殿。人們相信那裏至今仍流漾著十九世紀以來英國學術自由的空氣,可以洗滌漂淨人類最純粹的性靈,並開啟人類最純粹的理性及思想。

徐誌摩如同一扇窗,讓東西兩方的人窺見了彼此文學藝術領域中的無價之寶。他勇敢地為古老、神秘、傳統、封閉的中國帶來了最新鮮的氣息。這位年輕的詩人,用他澄澈的認知與極度的熱情,搭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他甚至把泰戈爾請到了中國,在中國播下了一顆顆豐潤肥沃的種子,直到今日依舊開著繽紛的花朵,飽滿燦爛。

人生短短三十六載,詩人徐誌摩帶給中國人的震撼還不隻這些,因為他不僅僅是一位理想的追尋者,還是一位實踐者;他驚世駭俗地挑戰了中國傳統的舊社會、放肆率性地追尋人性的自由與自我理想的實踐。

他的人生綻放異彩,他的情感亦是淒美絢爛。他用真心演繹世間最悱惻纏綿的愛情。

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誌摩把從未謀麵的新娘娶進了門。張幼儀端莊善良,具有中國傳統的婦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賢淑穩重,善操持家務。婚後育有二子,相夫教子。

然而,一次偶然,他遇見了今生的華麗緣。在英國遊學時,徐誌摩結識林徽因。當時徐誌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卻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並不惜與發妻張幼儀離婚,決絕地遞上了離婚協議書。多少人說他自私,怨他無情。然而這一切,他都安然消受,隻為那心中那個深深的牽掛。

他對媒妁之言的背叛,成為當時報紙的頭條新聞,被稱作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樁西式離婚;他的離婚宣言發表成文,宣示中國青年追求戀愛自由的新世紀已經到來。

好一個情癡,為了愛,他心甘情願化成一縷輕雲,投射在她的波心。輕柔,又熱烈。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要有多深的愛,才能如此勇敢放開。

他的最後一次婚姻,娶的是朋友的妻子陸小曼,婚禮上,證婚人給的不是祝詞,而是咒罵。而他一生中一直念念不忘的卻又是另一個女人,甚至因為趕赴她的演講而撞機身亡。一生纏繞在情緣中,他終於在追愛的路上命赴黃泉,留世人聲聲嗟歎。

他的一生何其短暫,卻演繹了一個個驚世傳奇。他,以真情潑墨,書寫世間最美的詩。終此一生毀譽參半,縱使今時往日對他有種種紛說,然而至今中國人還是喜愛他。這不隻是因為他的詩,還有他在一個古老曆史的國度裏展現了執著信仰、追求真愛的年輕生命。

一個優雅的詩人,一個多情的才子。在一個曠遠的時代,給我們留下了一幅幅唯美的畫卷和永恒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