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心入鄉隨俗,到了當地也把糧食看重,她本身的口腹之欲在來到這裏以後便淡去了,簡陋的飲食習慣也沒有任何的不適,倒是好吃美食的算珠每天都在呼天搶地,這讓容心每次都忍不住把人從窗口給扔出去。
沿海地區的氣候潮濕多陰雨,每到周日便沒完沒了地下雨,多年裏從來都沒有被打斷過這個規律。這樣有規律的氣候難得一見,這也成為了當地判斷休息日的標準。容心絲毫都不懷疑,如果突然在周五的時候下起了雨,當地人也會立馬進入休息狀態。
當地的這種特色,讓初來乍到的容心稀罕了一會後,便拋到了腦後。因為她很忙,她每天都在忙著治療各種各樣的病症。
這裏的天氣陰冷潮濕,相對的類風濕疾病也多的數不勝數。容心為感謝沿海漁家的收留,便把當家人忍受了十年疼痛的老毛病給徹底根治了。
在容心適應陸地生活的一周裏,她的神醫名號便傳遍了整個的沿海地區。
沿海漁民多樸素熱情,從來都不拿外人當客人,一聽說這裏有個能治病的小神醫,抱著家裏地的幹糧便上門求醫了。
容心借住的漁家也沒有因為別人的打攪而有任何的不愉,反而每日都開心地迎客。容心每天便抽出一些時間來給人治病。
漁家的地方太小,容心便伴著桌子椅子在院子裏看病,在容心正打算找個地方去方便看診的時候,老村長便直接把村口的休息棚批給了容心,讓其成為了容心的固定看診地點。
借著村民送來的食物,容心見識了到了漁民的大智慧,他們能用最簡單的食物做出最好吃的食物。更是把魚的處理做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跟隨著容心的算珠在短短的一個月裏,愣是把因暈船而掉下去的二十斤肉給吃回來了十斤。
慢慢地,容心的名號越傳越遠,一個月裏,當地的病人幾乎已經沒有,來看病的人都是外地人。
當地人生小病,自有他們的土方法。這些土方法,容心也見識過,雖然治愈時間有點長,但效果是好的,這種方法多是以溫養為主。
容心對自己知道的東西也不吝嗇,在甘藍國韜光養晦的十年裏,容心已經把這裏把這裏地醫學知識與她所知的融會貫通,進一個月的實戰經驗,為她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容心在確保萬無一失後,把琢磨出的方子給了村裏的老醫生去借鑒。
醫學界有句“千金易得,良方難求”,容心能把藥方給老醫生,老醫生自是一番感謝。老醫生把藥方珍藏起來後投桃報李,把行醫一生的經驗傳給了容心。
容心在甘藍國的時候就有了寫一本醫書的設想,但因缺乏實戰經驗,便把這件事滯後。到了白霧國,雖然她隻實戰了一個月,但診治的病例也已經有上百例,在老醫生的鼓勵和幫助下,容心的寫醫書的設想也落入了實際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