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的道路上,有心人永遠在別人前麵,李嘉誠正是這樣一個聰明的有心人。李嘉誠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樓當學徒,他勤奮工作、努力上進,贏得了老板的信任。同時,他在這裏憑借著“聰明伶俐”學到了很多的“賺錢技巧”,還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為人處事之道。
李嘉誠曆經萬難,憑著堅強的毅力、韌性,終於在港島西營盤的春茗茶樓找到了一份工作。
茶樓裏的工作時時長達15小時以上,這樣,每天李嘉誠必須淩晨5時左右就得趕到茶樓,為客人們準備好茶水茶點。
在他上班的頭一天裏,舅父送來了一隻小鬧鍾給嘉誠,好讓他掌握早起的時間。通過求職這件事,舅父不再懷疑外甥獨立謀生的能力。不過,還不敢預料嘉誠今後會幹出驚天動地的業績。而當時的李嘉誠,也不敢有宏願大誌。眼下最現實的,是好好地做這份工作,養活母親和弟妹。
李嘉誠每天都把鬧鍾調快10分鍾響鈴,最早一個趕到茶樓。這一習慣他保留了大半個世紀,直到今天,李嘉誠的手表始終比別人的快10分鍾,這成為商界交口讚譽、津津樂道的美談。
李嘉誠這一真誠敬業樹立的口碑,贏得了不少人的敬佩和信服,又因為這一美德而帶來了不少生意,贏來了不少財富。
茶樓的工時,每天都在15個小時以上。茶樓打烊,已是半夜人寂了。李嘉誠回憶這段日子,說他是“披星戴月上班去,萬家燈火回家來。”這對於一個才十四五歲的少年,實在是太累太乏了。白天,茶客較少,但總有幾個老翁坐茶桌泡時光。李嘉誠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夥計休息時,他卻還要呆在茶樓侍候。
李嘉誠曾對兒子談起他少年的經曆:“我那時,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3天3夜。”
李嘉誠喜歡聽茶客談古論今,散布小道消息。他從中了解了社會和世界的許多事情。不少事,是在家庭、課堂,聞所未聞的;不少說法,與先父和老師灌輸的那一套,大相徑庭。李嘉誠發現,世界原來是這麼錯綜複雜,異彩紛呈。李嘉誠的思維不再單純得如一張白紙。又因為先父的訓言刻骨銘心,他在紛紜變幻的世界中並沒有迷失自我。
茶樓的工作很能夠鍛煉人的社會能力。首先,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練就了李嘉誠的意誌和毅力,長時間的跑堂奠定了李嘉誠日後當行街仔(推銷員)的腳力基礎;其次,茶樓是一個濃縮的社會,三教九流無所不有,李嘉誠在這裏學會了察言觀色。這些,為李嘉誠日後從商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他在努力幹好每一件事的同時,給自己定了兩門必修功課。
其一是時刻揣測茶客的籍貫、年齡、職業、財富、性格等等,然後找機會驗證。
其二是揣摩顧客的消費心理,既真誠待人又投其所好,讓顧客在高興之餘掏腰包。
李嘉誠對每一位常到茶樓的顧客都做到了心裏有數,對於他們的消費需要和消費習慣都了如指掌。比如:誰愛吃蝦、誰又愛吃魚、誰愛甜、誰又愛鹹、誰愛喝紅茶、誰又愛喝綠茶,什麼時候該給哪位顧客上什麼食物,提供何種服務,這一切在李嘉誠的心裏都有一個小小的帳本。
這種讓顧客不斷回首光顧,並且滿心歡喜地掏自己腰包的員工,你說這樣的員工哪位老板能不喜歡,不看重?
李嘉誠是春茗茶樓加薪最快的堂倌。
正是由於這種察言觀色、見機行事的自覺培養,使李嘉誠不僅在堂倌中做出了十分可喜的成績,並取得很可觀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迅速地了解了社會和各式各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