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有句名言:“讓規則來統治世界。”
不管是誰,都不能淩駕於規則和製度之上。“服從第一”的理念如果不能滲透在每個員工的思想當中,企業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在市場競爭中一定會失敗。
沒有服從就沒有一切。所謂的創造性、主觀能動性等都必須建立在服從的基礎上才能成立。否則,再好的創意也推廣不開,也沒有價值。
一、服從是員工的天職
現在的企業中普遍存在著有令不行、拒不服從或者陽奉陰違的現象。一般來說,企業高層的主要責任是決策——做正確的事;企業中層的職責是執行——正確地做事;而基層人員的主要責任就是操作——迅速地完成任務。如果企業員工缺乏服從的習慣,就會造成執行力下降、效率低下,最終被競爭者淘汰出局。
當然,執行力度不夠也可能是領導能力的問題,但是根本的原因可能就是服從的問題。如果管理者作出了決定,執行者打了折扣,甚至尋找借口不執行決定,最終就會造成有令不行的現象。這時,如果管理者推開下屬,自己動手去完成任務,就會造成企業管理的層級消失,權力下放的通道堵塞。這樣必然會引發惡性循環。
下屬愈加不負責任、不聽指令;管理者去做下屬做的事情,遺忘了自己的職責,耽擱了企業存亡的大事。
其實,企業的服從和軍隊的服從本質上是一樣的,隻是程度有所不同。軍隊的服從講的是既要服從長官的指揮,又要在某些情況下犧牲個人的利益。比如說,要求大家既能從小事著手,做好手頭的每一件看似微小的事情,又能密切關注周圍的局勢,在大事到來時,不發生任何閃失。不要以處理好每件小事為滿足,在必要的時候要學會舍棄小範圍利益而顧全大局,這就是管理者素質的培養。因為,在危及存亡的時候,管理者的決策行為就會發生迅速而巨大的作用。而領導行為就是高度地服從、誠實、專注以及自我犧牲。
企業也是這樣,在通常情況下,每個人各司其職,各就其位,做好本職工作,而當企業突然遭遇一些巨大的危機時,就像一群士兵突然遭到炮火襲擊,這時候的服從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服從是正直的核心
美國的阿瑟·戈森說過,正直意味著自覺自願地服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正直的核心……
因此,服從是一種行為,是一種意識,更是一種品質。
首先,服從沒有麵子可言。麵對你的上司,應該借口少一點,行動多一點。在企業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在一些主管接受一項業務時,不是一次就把事情做了,而是先讓交代任務的人走開。“我現在很忙,先放在這兒”,好像馬上去做就會顯得自己不權威、不繁忙,其實,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好麵子。有人戲言,承認自己“在家怕老婆”的人一定能當官,這一觀點有其正確的一麵。在優秀員工的身上,好麵子而延誤工作的事絕不會發生。上司一旦安排了工作,他們就會無條件地立刻行動,因為服從麵前沒有麵子可言。
其次,服從還應該直截了當。在企業中,需要這種直截了當、暢通無阻的傳遞過程。沒有“顧忌”、沒有“煩瑣”、無需“協調”、無需“磨合”,全力而迅速地執行任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是管理效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
第三,接受當先。企業主管作出的任何一個決策都不是一拍腦門就決定的,他的工作是係列化的,你的某項任務就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不要因為你這一環節影響到主管工作的進程。他之所以將任務分配給你,包含了他個人的判斷,而你認為“不可行”,那隻是你的判斷。你可以先接受他分配給你的任務,如果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再去和主管溝通。你不應該馬上推辭,並列出一堆理由來說明你的困難,這是最不受領導歡迎的,切記這一點。
第四,隨令而動。立即行動是一種服從的精神。企業也應該具有這種精神——隨命令而行,不能有一時一刻的拖延。如果一個企業的每一個環節都即令即動,就能積極高效地在第一時間內出色地完成既定的任務。從而使企業成長為“堅不可摧”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