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王莽大事年表(1 / 1)

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 王莽出生。雖然出身於顯赫的外戚家族,但由於父兄早亡,家道中落。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 王莽姑姑王政君(漢元帝皇後)之子劉驁即位,是為漢成帝。

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 王莽伯父、擔任大司馬的王鳳死,將王莽托付給太後王政君和漢成帝。王莽步入仕途。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 在王莽叔父、成都侯王商的推動下,漢成帝封王莽為新都侯。

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 王莽扳倒競爭對手、表兄弟淳於長,繼叔父王根擔任大司馬。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 漢哀帝繼位,王莽辭去大司馬官職,讓權給哀帝外戚家族。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 在政敵的打壓下,王莽被遣返封國,進入仕途的低穀期。

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 哀帝外戚家族的靈魂人物傅太後(哀帝祖母)去世,王莽被召回長安,侍奉太後王政君。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 哀帝去世。王莽與太後王政君聯手發動政變,鏟除哀帝外戚家族成員和哀帝同性戀夥伴擔任大司馬的董賢。王莽東山再起,重新擔任大司馬。漢平帝繼位。

元始元年(公元1年) 由於越裳氏進獻白雉,在朝野一致擁戴下,王莽獲賜“安漢公”稱號。

元始三年(公元3年) 王莽女兒被聘為漢平帝皇後。血門大案爆發,王莽長子王宇被逼自殺,平帝外戚、劉漢皇族、王莽家族以及朝中大臣牽連被殺的,數以百計。

元始四年(公元4年) 王莽被封為“宰衡”,發動十萬人,用時二十天,建起明堂、辟雍、靈台三座宏偉的建築,召集全國的名儒赴長安講學,盛況空前。

元始五年(公元5年) 王莽被“策命九錫”,漢平帝去世後,居位攝政,成為“假(代理)皇帝”。

居攝元年(公元6年) 立孺子嬰為皇太子。安眾侯劉崇打響了反對王莽的第一槍。

居攝二年(公元7年) 平定翟義叛亂。

居攝三年(公元8年) 期門郎張充等人劫持王莽的計劃失敗。哀章進獻符命,王莽宣布稱帝,改國號為“新”,改年號為“始建國”。

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 王莽開始大刀闊斧的推進複古改革:推行王田製,改奴婢為“私屬”,禁止土地和人口買賣;更改官製、幣製等。

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 打擊劉漢皇族。甄尋案發,王莽執政團隊瓦解。建立“五均六筦”製度,平抑物價,重要行業和財源由國家專營。進行統稱為“寶貨”的幣製改革。

始建國五年(公元13年) 太後王政君去世。

天鳳三年(公元16年) 提高俸祿,實行高薪養廉,官員俸祿與老百姓收成掛鉤,即“浮動工資製”。

天鳳四年(公元17年) 流民叛亂爆發。

天鳳五年(公元18年) 掀起“廉政風暴”,將貪汙者財產的五分之四沒收充公。

地皇元年(公元20年) 宣布全國戒嚴,製定多達一千多萬人的擴軍計劃。

地皇二年(公元21年) 王莽妻子去世。

地皇三年(公元22年) 光武帝劉秀起兵討伐王莽。

地皇四年(公元23年) 綠林軍擁立劉玄為帝,建立更始政權。王莽數十萬大軍在昆陽大戰中全軍覆沒,新王朝受到致命打擊。王莽堂弟、衛將軍王涉,大司馬董忠和國師劉歆陰謀劫持王莽,向更始政權投降,事泄被殺。十月,叛軍攻破長安,王莽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