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 地鐵站(1 / 2)

1.在地鐵站人潮中這些麵容的忽現;濕巴巴的黑樹丫上的花瓣。

(羅池)2.地下車站人群中幻影般浮現的臉潮濕的,黑色樹枝上的花瓣(鍾鯤)3.地鐵車站人群中這些臉龐的幻影;潮濕又黑的樹枝上的花瓣。

(成嬰)4.在倫敦的地鐵車站裏這些臉的幻影在人群中,一條潮濕的、黑色枝幹上的點點花瓣。

(李德武)5.地鐵車站人群中這些麵龐的閃現;濕漉的黑樹幹上的花瓣。

(趙毅衡)6.在地鐵車站這幾張臉在人群中幻景般閃現;濕漉漉的黑樹枝上花瓣數點。

(飛白)7.地鐵車站人群裏忽隱忽現的張張麵龐,黝黑沾濕枝頭的點點花瓣。

又:

人群中這些臉龐的隱現;濕漉漉、黑黝黝的樹枝上的花瓣。

(裘小龍)8.在一個地鐵車站人群中這些麵孔幽靈一般顯現;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又:地鐵車站人群中這些麵孔幽靈般顯現;濕漉漉的黑枝條上朵朵花瓣。

(杜運燮)9.地鐵站裏出現在人群裏這一張張麵孔;濕的黑樹枝上的一片片花瓣。

(張子清)10.在一個地鐵車站這些麵孔似幻象在人群中顯現;一串花瓣在潮濕的黑色枝幹上。

(江楓)11.地鐵站上這些麵龐從人群中湧現濕漉漉的黑樹幹上花瓣朵朵(鄭敏)12.人群裏這些臉忽然閃現;花叢在一條濕黑的樹枝。

(流沙河)13.人群中,這些麵孔的鬼影;潮濕的黑樹枝上的花瓣。

(餘光中)14.人群中千張臉空的魅影;一條濕而黑的樹枝上的花瓣。

(洛夫)15.這些麵孔浮現於人群;花瓣潮濕的黑樹枝(顏元叔)16.在群眾中這些臉的魅影;花瓣在一根濡濕的轔樹丫上(李英豪)17.在這擁擠的人群裏這個美貌的突現;一如花瓣在潮濕裏,如暗淡的樹枝(周伯乃)18.人群中一張張魅影的臉孔濕黝枝幹上片片花瓣(張錯)19.地鐵車站人群中隱現的張張麵孔,潮濕黑枝上的朵朵花瓣。

(秦堤)作者簡介艾茲拉·龐德,美國詩人、評論家。1885年10月30日出生於美國愛達荷州的海利。他的父親是土地局的職員。16歲時他進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1903年轉入哈密爾頓大學。1905年又返回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羅曼語言文學。1906年去普羅旺斯、意大利、西班牙,回國後在印第安納州的華巴施大學任教。數月後他被認為行為不檢點而辭退,於是離美赴歐。在倫敦結識了一批作家和詩人,他把自己和這些友人稱為意象派詩人。1914年編成《意象派詩選》第一輯。不久他又熱衷於旋渦派的活動而脫離了意象派。

1914年後,龐德幫助詹姆斯·喬伊斯發表《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1914年9月龐德會見艾略特,認為艾略特的詩達到了現代詩的標準,在他的推薦之下,艾略特的《普魯弗洛克的情歌》得以發表。1921年龐德又幫助修改艾略特的《荒原》一詩。

1920年龐德離開倫敦去巴黎,與海明威相遇。1924年去意大利。1928年在拉巴洛定居,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政治思想混亂,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羅馬電台每周為墨索裏尼的法西斯政權宣傳,攻擊羅斯福領導的美國的作戰政策。1943年被控為叛國罪。1944年被美軍俘虜,監禁在比薩俘虜營中。1945年被押往華盛頓受審判,後因定為神經失常而被送進醫院。1958年由於弗羅斯特等詩人及同情者的呼籲,取消對他的叛國罪的控告。龐德回意大利後定居在威尼斯,1973年11月1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