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惡仗在即,營中的很多將士們都反對曾國藩納妾,但是,主帥決定的事,即使有人反對,也是沒用的,誰讓曾國藩是主帥呢?

得知主帥要納妾以後,上門牽線搭橋的人絡繹不絕,可是,忙乎了大半天,曾國藩一個也沒看上,不是嫌人家太肥,就是嫌人家刁蠻、嬌貴,後來終於找到了一個可心的人,溫柔嫻靜,又知書達理,可是這位名喚陳春燕的女子卻是個薄命的人,嫁給曾國藩一年後,得了肺結核吐血死了。

春燕死了以後,曾國藩還時常想念這位性格溫順讓自己心動的女子,由於,曾國藩當時已經四五十歲了,再加上自己又有病在身,他也就打消了再納妾的念頭,從此以後一心隻撲在了工作上。

而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在湖南老家默默地為曾家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年華,直到死去。曾國藩死後,家人把他與歐陽夫人一起合葬在了湘西平塘伏龍山。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

經常逛書店的人一定特別熟悉一本書,那就是《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在他煩瑣崢嶸的一生當中,幾乎時時刻刻都在處理一些大事,可是,曾國藩卻從來沒有忽略過對自己家屬和子女的教育。

曾國藩的這一個好習慣估計應該和他的爺爺分不開,因為在上冊書裏我們已經介紹過,曾國藩的爺爺曾玉屏為了讓自己的後人有出息,十分重視後代的教育。

曾玉屏出身小地主階層,由於經濟原因,他並沒有完全擺脫耕種勞作,為了教育後人不忘本,曾玉屏將自己的發家經驗總結成了“八字,三不信”。

其中,這8個字分別為:考、寶、早、掃、書、蔬、魚和豬。這三不信是指: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醫藥。

這後“三不”,大家估計還能看出是指不信僧人、迷信和醫藥的意思,而前八字,讓人看了卻一頭霧水,下麵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曾玉屏所總結出來的這8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考,其實就是指要記得虔誠地祭祀祖先;寶,是指要注重和鄰裏之間的和睦相處;早,就是指每天早早地起床;掃,是指打掃房屋和院落;書,很顯然一定是指要多讀書,多積累學問了;蔬,就是指要學會自己種菜;魚,就是說要注重養魚;豬,肯定是要注重養豬了。

從曾玉屏的這八字家訓當中我們不難看出,曾家在曾國藩以前都是比較注重勞動和生產活動的,怪不得,曾國藩後來做了一品大員卻依然保持著農夫的氣質。

曾國藩算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要是換了別人,做了大官以後,誰還會教導自己家的孩子要懂得養豬、養魚,種菜等農活呢?可曾國藩就偏偏喜歡這些活計,他在北京複習考試的時候還時常托人從老家帶鹹菜吃呢。

曾國藩成家以後,經常給妻子和女兒們布置家庭作業,她們的作業內容就是每人每個月要縫製幾雙布鞋,曾國藩有時常抽樣檢查。

看來曾國藩對家人的教育也是相當費心的,其中最費心的一定是教育兒子了,因為曾家的兒子將來一定要做大事的嘛!

曾國藩對兒子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他常年在外打仗,兩個兒子大多時間都要和媽媽一起生活,但是曾國藩並沒有因為地域的問題放鬆對兒子們的教導,曾國藩經常往家裏寄信教育兒子們。

後來人們把曾國藩寄的家書編成了《曾國藩家書》,也就是我們現在一直賣得很火的一本書。

人們之所以爭相購買《曾國藩家書》,主要是因為曾國藩對子女的教育不僅細致入微而且非常行之有效,大家都想通過學習曾國藩的教子方式,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一代大家。

曾國藩家書總共有1000多封,保存到現在的隻有330多封,經後人整理以後,把它們分為了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等10大類。

其中人們最為關心的就是勸學類和修身類。

在勸學類中,曾國藩指出,做學問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一個人讀書做學問,首先要以明理為目標,不要以升官發財為目的,不然,一個人的內心就會太過功利,就不能靜下心來做學問。

其次,曾國藩指出,讀書學習要有方法。如果學習不用方法,那麼一個人就很難在某個領域得到突破。

再次,曾國藩指出,學習要有誌向、有恒心,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