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仙道:“道家修煉法門無數,其中最為出眾的共有三部經典,被稱為道家三大經典,分別為《道德真經》《南華真經》《衝虛真經》,其中排名第一的《道德真經》失傳已久,《衝虛真經》則略遜色《南華真經》一籌,所以現在稱《南華真經》為道家第一修煉法門也絲毫不為過。”
“《南華真經》艱深玄妙無比,非大恒心,大毅力,大智慧之人不能參透,你的三魂七魄一直受太初之氣蘊養,天資悟性自不必說,但你自小過得安逸閑適,恒心毅力卻有所欠缺。而恒心毅力這一點卻恰恰是修行上最重要的。”
陸凡聞言道:“若是換在以前,弟子肯定是惰性難改,就算有這無上功法在身也未必會好好修煉,但現在弟子身負血海深仇,自當勇猛精進,不負這一番機緣。”
酒中仙聞言點了點頭道:“如此甚好,不過在傳授你《南華真經》之前為師先跟你說一下修行的體係。”
酒中仙開始將九州幾大修行體係的詳細情況一一道來。
九州共有佛、道、儒、武這四大修行體係,其中修武這個體係傳承最為久遠,據說是從上古巫族中流傳出來,經過數千年的演變發展為現在這個樣子。修武體係也是四大修行體係中最為完善的體係,即使根器低的人也能修習。修武也就是通常講的練武功,所謂武者境界劃分便是修武者境界的劃分。
陸凡便是屬於修武者。
真正的修武者通常是指能夠練出內力的武者。雖然能夠練出內力的武者,在習武的人當中百中無一,但與另外幾種修行體係相比,已是門檻極低的修行法門。
而能有資質修煉另外三種修行體係的人,絕對是萬中無一,非有上等根器者無法修行。
在另外三個體係中又以佛、道兩家又較為完善,儒家則要粗糙一些。隻因儒家聖人,“不語怪力亂神”,儒家第一人聖人孔子“述而不作”,隻注重禮樂教化而不注重法術神通,故而沒有神通和法門流傳於後。
其後身為儒家四聖之一的孟子,不忍儒家空有寶山而無以為用,曾言“吾善養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孟子暗地裏將儒家修習功法,暗藏在他所著經典《孟子》一書內,後《孟子》一書經曆代大儒解讀得《浩然經》一卷,為儒家無上功法。
《浩然經》這部儒家經典絲毫不在道家的《南華真經》之下。
當朝宰相孔倫所修習的便是這部經典。
儒家因注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不注重實修,因此所其修煉法門稀少,修煉體係不完善,所以修煉門檻最高,能修煉出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的修儒者少之又少。
現儒家雖然為百家之首,但大多數均是修身治國的文儒,真正修煉儒家功法的人恐怕不超過百人,所以修儒者的數目為四大修行體係中最少的一個體係。
道家與儒家相比修行功法要多出不少,也完善許多,人數與儒家相比也要多出不少,道家在山海秘境一戰之前,達到有史以來最為鼎盛的時期,期間道家共有門徒近萬人,而且有十大陸地真仙坐鎮,威勢難當。
當時道家的整體實力,更在號稱當今天下第一大宗的劍宗之上。隻是由於山海秘境一戰,道家樹大招風,損失慘重。門徒損失了近八成,十大陸地真仙,隕落三個,重傷四個,現在道家的人數總共加起來僅有兩千多人,而且這些人都被驅逐出九州,現在都在海外仙山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