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境界劃分(2 / 2)

第一個境界武徒境界顧名思義即為武者學徒,處於武徒境界的習武之人懂得一些基本的打鬥技巧,而且身體素質不錯,通常一個人能對付兩三個普通的壯年男子,朝廷正規軍內普通士兵的平均水平就是這個水平。普通人通過三兩年的訓練都可以成為一名武徒。這個境界的習武之人還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武者。

能真正被稱為武者的人至少要達到第二個境界武士境界。處於武士境界的武者對付普通壯年男子至少能夠以一當十。這個境界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要十數年時間的苦練才可以達到。

一般武者的出路有三條,加入門派或者加入軍隊或者教授拳腳。如果想要教授拳腳的話至少要達到第三個境界武師境界。這個境界的武者身體素質不下於一匹烈馬,二三十個普通壯年男子難以近身,陸凡現在就處在這個境界。九州內有不少小門小派的掌門人也就是這個水平,這個水平的武者如果開派收徒的話也就僅僅能夠教導普通人一些粗淺的拳腳功夫,這些小門小派的數量如同過江之鯽,數不勝數。這些所謂的掌門人說得好聽有一個掌門人的稱謂,實際上通過教授武藝的收入也隻能夠養家糊口而已。

正所謂“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武者的功力共由內功和外功兩種組成。外功主要使得筋粗、骨硬、皮厚、肌肉壯大,這樣不但可以使身體具備一定的抗打擊能力,還能使得武者力大無窮。但人身為血肉之軀,靠練外功終有極限,一般人將外功練至武士境界便是極限了,少數身材壯碩的能將外功練至武師境界,但要想再往上一步踏入大武師境界就非要練習內功不可,內功練的是丹田內的一股真氣,真氣足則能內壯,體力悠長,內氣貫通四肢百骸則出拳腳能夠重逾千斤。因此要想在武學之道走得遠就必須修煉內功不可。但內功不是人人都能夠修煉出來,一般一百個習武之人中隻有一個能夠練出內力,由此可見能夠練出內力的人極其稀少,都是各大門派搶著要的人。

故而從武師大武師境界是一個坎,錢塘鎮內有近三十萬人口,到達武師境界的有數百人,而到達大武師境界的的武者整個錢塘鎮加起來也就二十來人左右。一個大武師境界的武者對付普通壯年男子能夠做到以一當百,因此大武師在武林中行走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小高手了,陸凡的大師兄燕鬆就是處在這個境界。

武者的實力越往後越難以寸進,能夠從大武師境界踏入武宗境界那就更加稀少了,一名武宗至少能夠對付三名普通大武師,到了武宗境界就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大高手。整個錢塘鎮總共就兩個武宗級大高手,陸凡的師傅燕南就是其中之一。武宗都是功力與招式都已達到化境的武者,他們除了體內擁有浩瀚如海的內力之外,對於招式的領悟也已經差不多到了凡人的極限,到達技藝的巔峰,都是真正的一派宗師,用一句話來描述那就是已經“超乎技近乎道”。

至於武者的最後一個境界武聖境界,那已經是入道的境界,當今天下十大高手都已達到這個境界。武者一旦步入武聖境界便說明已經是超凡入聖,凡人難以揣測。對於普通武者來說,這個境界不說能夠達到,一生能夠見到武聖一麵都極其困難。

其實除了武者之外,還有佛儒道三家的修煉之法獨辟蹊徑,修煉這三家功法的人的境界劃分與武者境界的劃分也有所不同。不過這三家的功法極其珍貴,可遇而不可求,修煉這三家功法的人如同武聖一樣難得一見。故而一般武者也難以揣測他們的境界劃分之法。(注: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古代長度單位,時間單位,貨幣兌換和購買力等計量單位在各朝代都有所不同,為了方便記憶,本書的設定如下:

貨幣:1金=10銀=10000銅

長度單位:1裏=500米,3丈=10米,3尺=1米

時間單位:1時辰=2小時,1炷香=1小時,1刻鍾=15分鍾,1盞茶=5分鍾,1呼吸=5秒。特此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