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儒道之爭(1 / 2)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錢塘作為千古名城,自然美景無數,但若論錢塘第一景,非鹽官錢塘潮莫屬。

錢塘江觀潮曆史悠久,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若單單以景色論,此時正值二月中旬,錢塘江上怒濤卷霜雪的壯麗雖然比不上八月的大潮,但遠遠看去還是頗為壯觀。從錢塘江旁觀潮大堤上望去隻見江麵閃現出一條白練,伴之以隆隆的聲響,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頃刻間,潮峰聳起一麵三四米高的水牆直立於江麵,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

這就是錢塘江的名潮之一的一線潮,但這等美景此時卻不會有人欣賞,因為觀潮多在農曆八月份,此時正值寒冬臘月,大雪紛飛,自然不會有人在這個時節來觀潮,若是在這種季節觀潮,被潮水濺得一身濕後,再被海風一吹,勢必會被活活凍死。

就在四周隻剩下鳴聲如雷的潮聲時,一道清越的吟誦聲遠遠傳來。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這道聲音聽起來不大,且隱隱帶有些醉意,但在錢塘江潮隆隆的海潮聲卻無法將之掩蓋,不一會兒不遠處就搖搖晃晃地走來邋遢的中年男子,隻見來人衣衫襤褸,頭發上沾著枯草,腳上趿拉著一雙破鞋,一個酒葫蘆拿在手中,在胸前不斷地搖晃,這個酒葫蘆上寫著一個大大的“酒”字,這個字寫得龍飛鳳舞,飄逸無比的,就是不懂書法的人也能從中感受到一股出塵的意境,顯然書寫的人在書法造詣上頗為不俗。

這個邋遢醉漢早已喝得臉頰泛紅,走起路來左右踉蹌,隨時都可能摔倒,顯然已是醉得不輕。

“嗝~~~~”邋遢醉漢眯著眼睛打了一個長長的酒嗝,又將手中的酒葫蘆搖了搖後一仰脖,“咕嚕咕嚕”聲響起,又是一大口酒灌了進去,醉漢用髒兮兮的衣袖擦了擦嘴後繼續吟唱道: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額~~~~,好酒……”

就在此時,突然一股大潮越過堤壩,席卷而上,將這名邋遢醉漢衝成滾地葫蘆。

“呸呸呸”這名醉漢爬起來後連吐了幾口海水,但他手中的酒葫蘆卻被剛才那股大潮席卷而去,此刻正在潮水中浮沉,邋遢醉漢在這種天氣下也不顧渾身濕透,四下打量開始尋找自己的酒葫蘆,但哪裏還找得回來。

就在邋遢醉漢四下裏尋找酒葫蘆未果時,遠處一陣清朗的聲音傳來:

“好一句‘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道長位列海外仙山七大陸地真仙,號稱酒中仙,這一句也確實擔當得起。能會會道家的陸地真仙,看來我今天這一趟是沒有白來”

伴隨著清朗的聲音,一道人影從遠處緩緩走來。隻見來人四十歲上下,身著一身儒服,峨冠博帶,氣勢軒昂,身上隱隱散發出一股儒家的浩然之氣,神色凜然不可侵犯。

邋遢醉漢看見來人後一驚,醉醺醺的眼神漸漸恢複清明之色,臉上哪還有半分醉意。

這名儒士走路似緩實快,片刻就來到邋遢醉漢前不遠處負手而立。隨即看著邋遢醉漢道“道友一向在海外仙山清心修道,十數年間不曾踏入九州,海外仙山乃洞天福地,道友怎麼不在海外仙山逍遙,卻來九州這渾濁之地,不知有何貴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