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石三鳥計)(1 / 2)

東邊的南京、西邊的武漢三鎮,素來有火爐之稱,偏偏在兩地之間的大別山區,即便盛夏也是氣候宜人,如果沒有土匪作亂,必然是那些達官貴人們的避暑聖地。

此時,經過鷹嘴岩的這一夥子人不是達官貴人,也不是土匪,而是民團。

楊正濤是這夥人的頭頭,團丁們有的叫他二少爺,有的叫他把子頭,有的幹脆叫他小名——土根。不管別人怎麼叫,他還是頭頭,說的話就得作數,就算這次進山剿匪的民團從兩百人散去到現在的十五號人,楊正濤沒說回頭,大家夥兒就得硬著頭皮往二龍山去。

逃走?這想法並不稀奇,一百多人都這麼做了,剩下的人個個也揣著這主意,隻是別人能逃,他們可不好丟下楊正濤一個人去打土匪。

走在隊伍最前麵,頭上盤著辮子,倒挎著一杆半新舊漢陽造的漢子約莫二十七、八歲,算是團丁中年紀最長的。他叫洪四五,前幾年在黃州巡防營混過飯,這次麻城縣成立團防局招兵買馬打土匪,自然不會落下本鄉本土的他。因為當過兵,他被楊團總任命為靠班,跟隊伍上的正目(班長)差不多,也就是個小頭頭,每月除了吃穿還能拿一個銀洋錢,待遇比那些隻拿十來個大子兒的團丁好多了。看在錢的份上,把子頭不懷好意的目光、後麵那個“麻杆兒”的絮叨、藏身在不知何處的土匪..。這些都不算啥,哼,真打起來,老子別的本事沒有,腳底抹油絕對最快。

麻杆兒本名叫楊虎,不,叫周虎,他自幼父母雙亡,幸好被楊家老爺收養,還能跟著年歲一般大的二少爺讀書,也就隨了楊姓。雖然對莫測的前路、陰森森的山間樹林、那些從沒見過麵的土匪..心生畏懼,可楊虎是絕對不敢逃走的,逃回去也是被楊家老爺打死的結果!再說了,二少爺還給他下了一個差事呢!

後麵跟著的幾個團丁都是楊家衝的,楊正德、楊正禮兄弟是楊老爺本家,與楊二少爺是一個班輩,論年歲還要長一些,可家道中落的兄弟倆沒啥本事,就算在湖北新軍混成協當過幾年兵也沒長進,入了民團還得乖乖的聽二少爺的話。

再後麵是小貨郎扶持著楊家姑爺,也就是民團的軍師,麻城汊河口一帶鼎鼎大名的程秀才程老爺程灝功。下巴蓄著山羊胡子、大熱天還穿著長衫子的秀才爺比他小舅哥的歲數大了一倍,滿當當的四十歲。其實,打小沒娘的楊正濤就是他姐帶大的,他姐嫁給程秀才當了續弦夫人,連帶著把楊正濤也帶去讀了幾年四書五經,所以,正兒八經的說來,楊正濤還得叫他姐夫——夫子。土匪要搶小舅哥沒過門的媳婦兒,小舅哥衝冠一怒為紅顏,帶了隊伍打土匪,自然的,姐夫軍師就得幫襯著。至少,旁人眼裏都是這麼看的。

楊二少爺帶著疤臉、憨娃等人走在最後,眼看著出了這片陰森森的樹林,巨大的鷹嘴岩就在頭頂上了,二少爺下了令——歇一會兒再走。

洪四五脫下被露水沾濕的短褂,挑在槍口,環抱著步槍盤腿坐下,倚著岩石縮頭打盹。麻杆本想跟洪四五拉扯幾句話,見他那模樣,悻悻然轉到岩石的背陰處,拿了竹筒喝水。少爺說,隊伍裏有官府的探子,是誰?不知道!反正在巡防營當過兵的洪四五最有可能,所以,麻杆得看著他,得想辦法從他嘴裏掏出話來。

楊正德倒背著老套筒,解了褲帶,兩手拎著褲頭鑽進灌木中,任誰都知道他要幹啥,沒人理會更沒人跟著去。

秀才爺沉下屁股坐在一塊被小貨郎打理幹淨的青石上,左右看看,團丁們低落的情緒感染了他,歎口氣,讓小貨郎去喚二少爺。楊正濤轉眼就到,得了姐夫眼色,令手下和小貨郎止步後靠上前來。

“土根,你得想個辦法,這麼子下去,隊伍不到二龍山就得散光。真要落到那地步,事情可就不好辦了。”

楊正濤還算俊朗的國字臉扭曲了,哼了一聲說:“別的不敢說,他們這十幾個是不敢跑的。”

“小心為妙。”程灝功瞪了小舅子一眼,最後給了個眼神——“你知道的!”

麻城民團兩百人進山剿匪,知道底細的卻隻有程灝功、楊正濤二人。

剿匪,剿的是從豫南流竄過來的掃地虎股匪。

據說,那掃地虎本名田金榜,原來是安徽新軍炮隊的一名正目,參加安慶馬炮隊起事失敗後就逃進大別山當了土匪,手下弟兄裏多有安徽新軍的士兵。起初,安徽官軍拿掃地虎也沒辦法,後來請張勳的江防軍出兵,總算在前年把掃地虎攆到豫南的商縣山區,哪知豫南地瘠民貧多出土匪,倒又給他聯合了豫南的幾股土匪,聲勢反而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