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過去了,一個世紀的舞台終於落下帷幕,血與火的洗禮,愛與恨的糾葛,痛與悟的交融,生與死的徹悟……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裏,我們卻注意到了這幅長卷角落裏淡淡暈染的幾叢幽蘭芳草的倩影——那些綽約多姿,才情滿溢卻命途多舛的民國女子,在時代的浪潮裏若隱若現,散發著幽靜芬芳,留給世人無盡的歎與羨,歌與憐。
懷舊與反思潮流的盛行,令近乎要淡出人們視野的民國風情再次浮現,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的焦點。民國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國難深重下的聲色犬馬、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經過一個世紀的洗練和沉澱,我們開始用另外一種視角去審視,層層剝啄,探尋時代的脈搏,人物靈魂最深處的悸動——尤其是那些奇女子:
她們謀愛,謀自由,亦謀生之璀璨;
她們,風華絕世,驚才絕豔,是亂世民國一道絢爛的風景;
她們,兼具了貴族的氣度、文士的風骨、誌士的氣魄;
她們,是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經典詮釋。
我亦因此而深信,這黑白底色的民國,亦因她們而有了婉約的詩意,搖曳的風姿。不是麼?無論世界多麼殘酷,現實多麼黑暗,可生活總得繼續,這個善於在隱忍負重中蝸索前進的民族,總會在生活中尋出些許亮色,些許景致,讓我們於艱難前行之路獲得少許心靈休憩。一百年後的我們,以更為寬容的眼光看待這些傳奇女子,忽而理解了她們的美麗與哀愁,也讓我們的心靈有所頓悟!
如今的我們,比較民國那個時期,眼界卻似乎真的不夠開闊了!仔細一瞧,似乎那個時代才是真真正正的“碎片化”:光怪陸離、風雨如晦、諸侯蜂起……這些詞怎樣形容都不為過。思想上,呈現的是一種類似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態勢——中西文化的碰撞,引發了新文化運動與各種主義思潮的激烈交鋒……民國之於後人,其文化上的影響太過深遠,不僅僅是在政治、經濟、藝術領域,更甚者,是對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文化傳統的一種徹底反思:是批判地繼承還是徹底地唾棄拋卻?是完全地西化還是固守傳統?其變革風潮之熱烈,自我中華大文化圈形成以來,前所未見。時代大潮如此,社會風尚、民眾生活百態亦一一呈現出戲劇性看點。這些傳奇女子便成為民國時的一道獨特風景。
我有心想要表達對那個年代的好奇,對那些逝去的衣香鬢影的欣歎,卻覺得無從下筆……直到有一天,不經意間發現了一首朦朧的舊詩,大約寫於十年前,才覺得非如此不能表達我對於民國那些人、那些事的感觸。
時代的真相
那耀眼的強光刹那消退
自空樽中灑了出來
從仰天癡神的那刻起
人間便失去了真相
那個年代,那個人間
已經出走太遠
長夜漫漫
城市陷落得更深
買醉女的歌聲漸退
酒杯和桃花,仍是那麼迷人
……
不可否認,那時我對民國的理解仍有可能是片麵的,甚至是不切實際或滑稽的。與今日今朝的理解相比,兩者有著迥然不同的差異:如今我更傾向於研究它的文化模式,而並非欣賞表麵的“酒杯和桃花”。多年的輾轉,以及不斷地學習,讓我對那段曆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恰逢機緣,創品書業旗下的徐編輯詢問我有無興趣嚐試創作民國女子的題材,我怦然心動,等接收到她傳來的完整策劃案時,我忽然有一種多年期待,一朝得償所願的欣喜滿足感。是的,這本書正是我想寫的,也是我多年積澱升華迫不及待想要傾訴表達的——命運的安排讓人驚訝,莫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