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珍惜生命(3 / 3)

讀一夜的工作有感

《一夜的工作》是講述了‘我’陪周總理審閱一篇我送來的稿子,親眼看見了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情況。

作者把周總理審閱那份稿子時三動作描寫得很準確:“他一句一句地審閱,看完一句就用筆在那一句的後麵畫一個小圓圈。他不是瀏覽一遍就算了,而是一邊看一邊思索,有時停筆想一想,有時問我一兩句……”看啊,周總理是多麼地認真,多麼地仔細啊!有誰能向周總理這樣呢?

我們小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也就是我們的工作,有誰向周總理那樣認真、仔細呢?就算有,又有幾個人這樣做呢?所以我們因應該學習周總理那種認真、仔細的態度。

總理看稿子的時候,就像是我們去閱覽室去看書。總理惠一邊看稿子,一邊用筆畫著,還一邊思索;而我們讀書時卻不同,我們可以做到一邊看一邊做筆記,但是關於“思索”二字,幾乎是沒有人做到。比如:這篇文章寫得是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這三個問題誰在看書時思考過呢?我們看書時就是缺乏“思”,當然,這個“思”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隻有“思”才能讓我們的閱讀水平提高。

同學們,這些你都做到了嗎?如果你還沒有做到,就請接受我的意見,同時也會讓你的作文水平提高哦!

讀《隻有一個地球感》有感

一本散發著芳香的語文書放在我麵前,我好奇地拿起來翻閱著,嗬,一篇篇文章多麼生動優美。特別是《隻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這話一點也不誇張。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如果人們不斷地破壞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球就會破碎,人們別無去處,所以我們一定要精心保護地球。

是呀!我們隻有一個地球,如果它破碎了,我們別無去處。但是現在還有一些人沒領會到這一切,仍然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來損壞地球,本來可以為人類做貢獻的許多自然資源,不但不能再生,還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難道那些人沒有想到這一天嗎?

我們已經跨入21世紀了,但是人類還是那樣的自私自利、貪圖錢財,我從電視、書刊上了解到了人們隨意砍代樹木,造成了今天嚴重的後果;那些無辜的小動物滅絕了;浩蕩的洪水把農田、居民區衝垮,更別說那無情的沙塵暴了,三天一次,五天一次,不斷地襲擊著人們的生活。

記得有一次,我洗完手沒關緊水龍頭。水從水龍頭“口”裏不住地流出來,奶奶看見了趕緊把他擰上,然後轉過頭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瑩瑩,我們得節約每一滴。現在資源缺短,如果再不、加以保護,後果將不堪設想呀!”那時,我覺得奶奶羅嗦,用得著這樣大驚小怪嗎?水,地下有的是,一開水龍頭,水不就流出來了嗎?真是的!

讀了這篇課文,我這才恍然大悟: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都是非常有限的。拿水資源來說吧,它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的。但是因為人們隨意破壞水資源,向江河裏排放各種廢水廢物,特別是有毒的化學品,這樣就會對清潔的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汙染。不但如此,這樣做還造成了一係列生態災難。例如,使人生病,讓魚類變異、滅絕,讓山清水秀的風景區失去往日的光彩。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臭氧層也被破壞,動物滅絕,這對人類都有很大的威脅!因此,我門必須要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望望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我禁不住要大聲呼籲:全人類都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保護我們的地球,對汙染了的河流,要進行綜合治理,人人都有從我坐起,從現在坐起。因為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散文集。文集生動地記錄了作者從童年到青年這段時期的讀書和生活經曆。《狗·貓·鼠》記述了童年時對貓和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憶了保姆長媽媽的淳樸善良。《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五猖會》回顧了兒時一次看廟會的經曆。《無常》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鄉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了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日子。《父親的病》在敘述父親生病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對庸醫誤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憤慨。《瑣記》記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讀書的經曆。《藤野先生》懷念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藤野,並記述了作者棄醫從文的經過。《範愛農》回憶和悼念了青年時代的摯友範愛農。

記得在看《藤野先生》一文時,我是弄不明白魯迅先生為什麼似乎一直對日本人很友好。有本書上說,魯迅先生最後生病也請日本醫生給看病。我當時就犯糊塗,他就不怕日本醫生謀害他嗎?

當然很快這些問題被媽媽破解了。她說日本人也有許多像藤野先生那樣對中國人民很友好的。況且魯迅先生是1936年去世的,那時候日本還沒有正式侵略中國呢。但我還是覺得不滿意。畢竟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可是由來已久的呀。魯迅先生能連甲午海戰這麼大的戰事都不了解麼?就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國的圖謀可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呀!那麼,魯迅先生為什麼在文章中一直沒有反日的言論呢?反而向來對日本人流露出友好信賴的態度呢?這實在令人費解。

可我讀的魯迅的文章很有限呀,《社戲》與日本不沾邊,《孔乙已》更與日本無關聯。其它的,我就不得而知了。隻有在以後的時間裏,多讀魯迅的文章了,了解魯迅文章中沒有明顯的反日言論的原因所在。

君子之道

勾踐滅吳講述了越國國危時,計謀與吳國講和,達成協議以後,委身於吳國,用了十年的時間招集人口,擴大勢力,贏得人心,十年之後,與吳國拚戰,報了越十年之辱的一個故事。“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就是言出於此。“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越王勾踐就忍辱“偷”生地用了十年的時間來報舊之仇。可見,勾踐是一個十分沉得住氣,也極穩重的國君。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勾踐深明這個道理。用獎賞分明的方法激勵每個老百姓,自己也同時下田耕地,“栽稻與脂於舟以行”更為親近老百姓。使君贏得了民心,老百姓們願全心全意為越王孝力。

“大丈夫能屈能伸”,勾踐“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這正體現出勾踐“不俱小節,以大局為重”的難得精神。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勾踐若不是對吳國的國情了如直掌,又如何能如此順利地打勝那一戰呢?

在《勾踐滅吳》這篇文章中我學到了許多我應該學習的道理和精神。知道我們應該學習勾踐的恒心和毅力。在他的身上我明白了,做人“隻怕心不恒,不怕事不成”,“小不忍則亂大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勾踐滅吳》給我上了深刻的一堂思想品德課,勾踐的精神也在我的心裏烙下一個深深烙印。

勾踐精神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君王應該具備的素質,更應該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是君子之道。

紀念反法西斯戰征60周年觀後感

反法西斯和抗戰60周年勝利是十分值得紀念的。60年來,無數的腥風血雨浮現在我們的腦海裏。每個人都不想有戰爭,戰爭是殘酷的。和平,才是人類生活的根本基礎,如果沒有了和平,更不要提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了。為此,我們去南市影劇院觀看了一部兒童劇《伊蘭尋親記》和一部電影《魯迅》。

電影《魯迅》主要講了魯迅一生都在反抗著帝國主義,在無私地為人們貢獻著,隻是他用寫作的方式幫助人民。無論他是否列入黑名單,他都用寫作的方式反抗著帝國主義;無論他的朋友、學生一個個離他而去,他都堅持;雖然他還有1年的時間可活,但他也不休息,繼續寫著他的文章,直到死。

現在,反法西斯的蹤影已無,隻待人回味。通過上網我了解了:60多年前的希姆基區的戰場如今已經變成一片繁華的商業區,向人們展示著今天莫斯科發生的巨大變化。生活在莫斯科的人們,安逸地享受這座古老城市的文化精髓,特維爾大街上林立的商業店鋪,阿爾巴特街邊悠閑的人群,也展示著城市的繁華和人民安居樂業的氣象。

硝煙散盡,和平彌足珍貴。“老兵不死,他們隻是消失”。今天,古老的莫斯科河已經解凍。它緩緩地流動,依舊在向每一個人講述著關於這座城市的故事,它光榮而偉大的過去,它繁榮的現在和美好的未來。在和平的天空下享受安寧生活的人們,將永遠用故事和鮮花,表達他們對戰士的懷念,對和平的珍惜。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曆史上偉大的正義戰爭,它給全人類留下的曆史啟迪極為珍貴。如今的一切都是寶貴的,珍惜的,來之不易的,是烈士們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我們隻有把國家發展的更加壯大,他們才能在土裏安心啊!

今天,我們回顧這段曆史,就是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共同創造人類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因為如今的一切都是烈士們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我們隻有把國家發展的更加壯大,他們才能在土裏安心啊!

我學過一篇課文叫《隻有一個地球》,宇航員遨遊太空親眼目睹地球時發出感歎:“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啊,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她還向人們提供水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但是人類不但隨意毀壞自然資源,還造成了一些生態災難,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這些都是人類造成的,是自己在“殺害”自己。如果我們節約一滴水,少砍伐樹木,在日常生活中少亂扔一張紙團,那該是多好呀!

現在,地球存著無數的危機,說明時候人類才可以停止對生態的破壞?什麼時候人類才會學習如何保護地球呢?如果沒有了維持生命呼吸的清潔的空氣,沒有了幹淨的水資源,所有生長在地球上的花草樹木都要枯竭死,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動物都要滅亡,那將是一個多麼悲慘的悲劇啊!

如果人類在不行動起來保護環境和生態,最後連我們人類也要消失在地球上了。

我希望所有人們能接受以下幾點好建議,希望地球能在不斷地向人類作貢獻:

1、不隨地吐痰。

2、保護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3、用完水要及時關閉水龍頭,做到不浪費水。

4、多種植花、草、樹木,把地球媽媽打扮得更漂亮。

5、不隨便丟垃圾,垃圾要分類。

6、回收廢電池。

7、盡量少排放烏煙,這樣地球媽媽的病就會輕微一點。

我多麼希望人類能自覺做到這幾點,這樣地球媽媽就會回到從前了。

再提醒大家一點: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讀《水》有感

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學六年四班陳麗清

“嘀嗒……嘀嗒……”一陣水滴聲傳入耳中。水是萬物生命的源泉。水對我們來說,是那麼重要。那麼,水是從哪裏來的呢?它有什麼作用呢?讀了《水》這篇文章,我才解開了心中的謎團。

水,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人體缺少了水,將無法生存。有人說:“水是萬能的。”的確,水是萬能的:水可以為人類建造發電廠,使人們的生活方便,快捷;水為人類提供了交通渠道,使輪船可以在海上航行;水為人類灌溉農田,使人類有了糧食……水確實給人類帶來不盡方便,也給人類帶來了災難。

看著這篇文章,不禁想起了一個故事:一個旅行者在沙漠中走了三天三夜,烈日的炙烤,使他口幹舌燥,他已經是奄奄一息,同時,他感到多麼無助,他絕望了,最後死在了沙漠之中。假如當時他看到一杯水,不,是一滴水,僅此一滴水,他可以重獲信心,走出沙漠。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據調查,人體百分之七十的是水。人沒有食物,單單靠水可以維持兩個星期,但是,人體沒有水,四五天就會死亡。這是多麼的驚人呀!由此可見,人體絕離不開水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不懂珍惜水,總是無節製浪費水,不知他們是否有仔細想想:水是有限的,假如哪一天水資源枯竭了,他,他的子子孫孫如何生存呢?他們總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他們錯了,水資源是有限的。一旦水資源漸漸少了,這將會給人民、給國家帶來多大的損失,這損失更是無法彌補的!

朋友,假如我們地球上的水枯竭了,人們飽受著無水的煎熬,麵對著不願麵對的狀況,我們都希望有一條清清的小河,都希望接受美的熏陶……

朋友,為了我們共同心願,請與我攜起手來吧!“滴水成河”,相信祖國的未來將擁有一條條清澈平靜的小河,蝦兒跳,魚兒遊……